第121章 异族(2 / 2)

魔女的交换 晴斓 0 字 2021-08-13

果然是这样。前天卡恩矿区冲突事件、昨天红叶城示威游行的主角,也是受害者之一。</p>

“那也不必派这么多人来站岗吧……这个聚居区很多人吗?”我觉得很奇怪,更何况还有些警察可能是荷枪实弹。</p>

“大概也就数百人,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到城里定居的更少。”玛希回答:“毕竟是山地民族,主要居住地还是在卡恩、圣恩和圣启山地一带。”</p>

“咦,那刚刚街区入口的那对母女,就是卡邦人吗?”我联想到刚被治安官盘问的妇人。刚刚她还说过是来这边“探访亲戚”。</p>

“应该是的。银白发色就是标识之一。”玛希说着说着,仿佛不经意间捋了几下头发:“还有绿色的瞳孔,更白皙的肤色……等等。北方山地少数民族还是蛮好认的。不过……混血的除外。”</p>

绿瞳?</p>

呃……混血?</p>

听到这里,我暗地里看了一眼玛希。</p>

她虽然戴着眼镜,那一对绿色的眸子如翡翠般剔透。不过,她的头发却是褐色的。</p>

对了,还有一个人。</p>

就是斯特,戴莎提过的那个神秘游商,超高密黑能晶基础原矿的另一个供应者。据目击者说,这个人就有着绿瞳。但他似乎已经音讯全无,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p>

“玛希女士,你的眼眸就是深绿色呢,很漂亮。”蕾雅可能也和我一样注意到细节,立刻就赞叹起来:“真罕见的瞳色,全国大概都没有多少人吧?就算不是卡邦人。”</p>

“谢谢。”玛希眨了一下眼睛,却将话题引向别处:“说起来,现在的眼镜技术发展很厉害,据说已经有一种很轻巧的无框玻璃硬镜面世。”</p>

“看,可能也就这指甲那么大。”玛希抬起手,伸出小指,接着说:“听说只要包住眼角膜就行,甚至还可以嵌入多种色彩,改变瞳色。比如绿色,蓝色,红色……嘿,只要你想得到,就可以订做。”</p>

蓝色?嗯,似乎挺多人就是天蓝瞳色。比如我就是,蕾雅也是,哦,还有戴莎。</p>

对了……还有那个叫亚琛的圣石大教堂修士。他也是蓝色双瞳。</p>

“新一代的隐形眼镜么?真是好东西,也许我以后能用得到!”韦娜似乎听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跟过来插话:“还有带颜色的镜片?比如红色?嘿,这可真有趣!”</p>

“红色……那也太可怕了。”蕾雅摇了下头,说:“据说,冯克帝国的西北海,林格岛上的居民大部分就是深红色头发。就像岛上那大火山曾经喷出的熔浆颜色一样。所以,虽然都是帝国的臣民,但大陆上总有人称那个岛是地狱入口,岛民就是魔鬼后裔呢……”</p>

“啊,当然,只是谣传而已,我可没当真啊。”蕾雅说到这里,还摇起双手阐明立场。</p>

“一样的,可以理解。”玛希笑了笑,说:“比如国内的卡邦人,居住区不也像大陆上的孤岛?对于这个群体的形容,曾经还有雪山民族,冰精灵般的人等等美称。但后来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银色凶徒,死神奴仆,白发魔鬼,山地野蛮人,麻烦制造者等等称谓。真是每况愈下。”</p>

“即便是现在。”玛希举了个例子:“红叶城内两个人吵架的话,不也经常会有这样的话,诸如‘你不可理喻得像个卡邦人’之类?”</p>

“这根本就是在歧视嘛……这个时代还有这种人?真不像话!对吧,伊珂!”蕾雅愤愤不平地说。</p>

“啊?”被点到名的我,跟着说:“是啊……这些贴给少数民族的标签,充满各种恶意,好像在故意煽动对立一样。”</p>

刚刚,我正在想,怎么大众对一个民族的看法,会变化那么大?几乎是从赞扬到贬低,中间甚至还夹杂着恐惧或诅咒的恶评……?</p>

就如其中某几个标签,听起来倒像是对某个人的形容,怎么会这样呢?</p>

银色凶徒,死神奴仆,白发魔鬼……嗯,银发,死神,魔……?!</p>

刹那间,好像有个惊雷炸响,让我深深提起一口气。</p>

枪?刚刚看到的中短枪……?不,正常的普通步枪?不对……</p>

该死,好像想到了什么,却又什么都回忆不起来。</p>

脑海中,就如一团迷雾散尽后,却依然是大片的空白。</p>

唉……我轻叹一声,摇了摇头。</p>

“没关系,即便知晓事实如此,一时半刻也没法解决。”玛希说:“虽然宪法提出平等原则,但具体法律也未有针对歧视问题的细则条文。连法律定义都没有,又该如何制止?”</p>

“况且,对于大多数国民来说,主要窝在北方山地的卡邦人,就是个神秘的异族。”玛希接着说:“很多人一辈子不会到卡诺州来,也见不到卡邦人。既然如此,简单好懂的标签,人云亦云就是最便捷的认知。至于这些标签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与我何干,反正又不是我直接伤害你,对吧?”</p>

“这样……不好。”舒亚跟着发言:“对于恶劣的歧视行为,即便没有具体法律条文,也可以告加害者违宪。宪法的精神是可从原则维度解释一切的。”</p>

“许多日常的歧视行为是潜移默化的,或是隐蔽式的。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有这个法律意识,实际上也很难有这个心力去追诉。”玛希说:“当然,现在市议会已有卡邦人议员,也有努力在推行平权运动。不过,相当艰难就是了,毕竟分量可有可无。”</p>

“也许,还需要彼此之间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蕾雅说:“我的意思是,卡邦人也好,其他人也好,既然都是共和国的公民,应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交流,消除负面看法。”</p>

“接触与融入,对吗?”玛希笑了一下,说:“确实,对于多信仰和多民族的卡诺州来说,确实很多有识之士提倡过,要以共和国公民的大标签出发,容纳多元化的个性特征,促进不同群体互相交流和认知。”</p>

“不过呢,现实总与理想有差距。”玛希抬起右手,伸出大拇指指向后方,头也不回地说:“就如刚刚那个卡邦人聚居区,与隔壁街区不过数步之遥。但是,文化,信仰,民俗上的差异,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山脉,让人心始终无法亲近。尽管隔街的人与人之间,偶尔见个面,问个好还能做到,但也只仅限正常的日子和表面上的来往。”</p>

“于是,长年累月下来,就是那间隔分明的聚居区。”玛希将右手抬回到面前,掰起手指数起来:“就如今天的红叶城,北城区和西城区是他的,南城区是你的,东城区是我的,之类。”</p>

“这,实在是……”蕾雅看来一时不知该怎么回应。</p>

“抱歉,可能悲观了些。”玛希说:“而且,最近这两天的各种不幸事件……有时候我们也在想,真的是击碎了某种日常和睦的幻觉。”</p>

“嗯,我们也听阿布先生讲过。”蕾雅说:“但是,不管怎么说,卡邦人在这两天的事件中,都是受害者吧?竟然死伤这么多人……这绝不是一个民主法制国家该有的样子,我相信法律一定会惩办那些肆意妄为之徒。”</p>

“那确实是悲剧。怎么说呢?也不是说要站什么队,但我认为,公义一定会得到伸张。从这方面考虑的话,我也愿意相信法律。”玛希的说话相当理智,听起来似乎没完全站在死伤最多的弱势卡邦人一方。</p>

但她对卡邦人的处境却也相当了解。也许,在她内心深处,是同情这个山地少数民族遭遇的种种不公吧。</p>

“好了,我们不讲这些啦。毕竟,今天的工作,是陪你们来放松下心情的嘛。”玛希说完后,自己先松了一口气,再呈上一道靓丽的微笑,指着前方说:“嗯,过了路口就是东街广场了。”</p>

她的微笑,却好像带着一丝疲倦。</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