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不凑巧(1 / 2)

 张延龄将与崔元往翰林院去,过去跟萧敬作别。</p>

“萧公公可是要一同前往?”张延龄问询。</p>

萧敬恭谨道:“老朽公务缠身,不能陪同建昌伯和驸马同去翰苑,便以随从一人驱车送二位一程,姜牛,你过来。”</p>

他将一名赶车的太监叫来,并将自己之前与崔元所乘的宽车交给张延龄和崔元,而他自己则乘坐窄车送张鹤龄回府。</p>

去往翰林院路上。</p>

张延龄闲话家常一般,跟这个赶车名叫姜牛的太监聊了聊。</p>

“小的乃是御马监打杂的,今日能陪同两位上官前往翰苑,无比荣幸。”</p>

姜牛一看就没什么地位,今天出来不过给萧敬赶车,但既然能为萧敬所用,想来也得一点器重,都知道萧敬在宫里是个老好人,宫里内侍谁不想攀上这棵大树?</p>

马车停在翰林院外。</p>

跟知客打了招呼,张延龄走在前,崔元和姜牛跟在后,轻车熟路到了新科进士的值房,里面人却是不多。</p>

上次所认识的陶谐走过来行礼道:“建昌伯、驸马,两位来的不是时候,多数人前去接待礼部和衍圣公世子一行,并不在此。”</p>

崔元惊讶道:“我等在文庙没遇到,早知的话,让萧公公直接来此便是。”</p>

说着回头看张延龄一眼,但见张延龄眼神中有些别的意味。</p>

崔元很识相不再说下去。</p>

张延龄笑道:“陶学士莫要误会,先前萧公公与在下和驸马一同前去文庙拜会,只见到衍圣公,未料世子竟在此,还真是凑巧。”</p>

陶谐释然。</p>

“礼部的倪尚书亲自接待,还有太常寺、詹事府王学士等几人在陪同,我等只是在处理一些典籍方面的事,便未同去。”</p>

</p>

陶谐言语之间有些遗憾。</p>

显然他留下来处理公务并非自愿,衍圣公世子拜访翰林院这么大的事,礼部尚书和詹事府、太常寺官员、翰林院的学士陪同。</p>

谁不能同去,不正好说明谁在翰林院被杯葛?</p>

没背景,在这时代就很难出头。</p>

有才学不如有个好爹,或是能混进某个圈子也是很有必要的。</p>

“既然事有不凑巧,只能下次再来拜访。”</p>

人都不在,张延龄没打算在翰林院停留。</p>

他更不会厚着脸皮去拜访礼部尚书和衍圣公世子,人家显然也不会给他好脸色,至于衍圣公世子到翰林院来参观,想来也是孔闻韶在京师政治作秀的一部分。</p>

张延龄与崔元一同出来,崔元略带向往道:“要不咱去见见这位衍圣公世子?礼部倪部堂和太常卿等人也在……”</p>

作为驸马,崔元很少有机会跟朝廷的高官接触,倪岳在他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人物,想去拜访的心很强烈。</p>

张延龄道:“衍圣公世子受礼部尚书陪同来翰苑,为何衍圣公没来?”</p>

“这……”</p>

崔元根本回答不出此问题。</p>

“意思就是说,一个衍圣公,地位还不如衍圣公世子?”</p>

张延龄言语中又有不屑。</p>

崔元之前就知道张延龄对孔家人并不是很推崇,虽不知为何,但也见怪不怪,他苦笑了一下道:“也不能如此说。”</p>

“那崔兄可知这位世子的父亲,当年为何被褫夺爵禄?”张延龄又问出个很敏感的问题。</p>

崔元微微点头道:“略有耳闻,据说是前一代衍圣公举止不端,但时过境迁……文庙传承之事,外人很难过问。”</p>

连崔元都知道孔弘绪的丑闻,就算朝廷再去遮掩,天下士子岂会一无所知?</p>

……</p>

……</p>

将走,恰恰在将要过正院时,远处还真就见到一行官员陪同孔闻韶从正厅出来。</p>

二人驻足。</p>

“两位,那应该就是衍圣公世子,还有礼部尚书,那几位应该是翰苑的学士,要不小的过去通禀一声?”</p>

姜牛似乎很想替张延龄和崔元做点事,眼见对面有文化界的几位元老人物,便想卖个殷勤前去通报。</p>

一个御用监的太监,平时出宫的机会都很少,难得有陪同外戚和驸马的机会,自然是想好好表现一番。</p>

张延龄笑道:“这就不必了吧?”</p>

崔元急道:“能过去打个招呼,也是极好的。”</p>

张延龄见崔元如此热衷,再没反对。</p>

但见姜牛一路小跑进到正院,却还没等靠近这一行人,就被人给拦住。</p>

不过对方见到是宫里的执事,不知来意也不敢怠慢,由礼部尚书倪岳接见了姜牛。</p>

双方相隔还是有些远,说什么听不清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