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僧道难题,只平衡是不够的(2 / 2)

红楼志 仙者之鱼 0 字 2021-12-13

顺治帝追问道:“那你觉得什么办法处理此事才是最合适的?”

“皇上,朝堂之上贤能众多,这种举足轻重的大事哪里轮得到臣来置喙,臣还是不说了罢?也免得贻笑大方。若是有人再给我扣上一个‘妖言惑乱,妨害视听’的罪名,臣可担不起。”陈颍故意露怯,做出一副担心出丑的样子。

顺治帝道:“朕让你说的,那个敢笑你,你有办法只管说便是,朕身为一国之君,自有决断,岂会被你的几句话左右。”

“臣遵命。”陈颍拱手道,“其实臣的办法是跟两位殿下学的,方才大殿下说要惩治那些蛊惑百姓的僧尼,臣很赞同,不光是和尚尼姑,还有道士道姑,这些方外之人一向不尊朝廷律法,绝不能姑息放任,必须要用律法管束他们。”

“大殿下所说的用法典治理他们,这是根本,但不能太过极端,正如二殿下所说,并非所有僧人都是坏的,佛教的思想也很有益于教化百姓,所以要考虑现实情况,改变惩治的程度和范围。臣觉得将两位殿下所说的结合起来,便是解决此事的办法。”

顺治帝依然不满意,又道:“你再详细说说,要怎样施为?”

“皇上,僧道不用缴丁口税,不用服徭役,甚至很多时候犯了律法官府也不知该如何界定罪行,这种优厚的特殊待遇,必然会滋生出很多阴暗,据臣所知,因为寺庙土地不用纳税,有很多寺庙大肆收购周边土地,然后租给农户耕种,所得皆是他们,官府一分赋税也收不到。”

听到此处,顺治帝已是面沉如水。

历来王朝多败亡于土地兼并,所以只要是当皇帝的,没有那个不提防土地兼并的。

陈颍继续道:“不止是赋税和土地存在问题,官府对这些出家之人的管理近乎于无,许多犯了罪的人都剃度出家遁入空门,躲避刑罚,那些寺庙简直就成了法外之地。”

“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维持佛道之间的平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僧道之流录入户籍,查明身份,确定没有问题后由官府统一发放文牒,不光要征收赋税,还有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便不能继续坐出家人,强制还俗。

除了人,对寺庙道观也要加上许多限制,规定一所寺庙所能占有的土地面积;规定一个区域能存在的庙、观数量,以防寺庙道观泛滥。”

将大致的框架讲完之后,陈颍向顺治帝说道:

“皇上,臣能想到的只有这些,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框架,具体有没有用,要如何落实做到,恕臣能力浅薄,皇上还是让朝堂诸公集思广益罢。”

顺治帝笑道:“你不必自谦,能想到这些,着实让朕震惊,满朝文武无一人能说出其中一二,你足以自傲了。”

“臣不敢擅专,都是受了两位殿下的启发,再加上臣从老道长那里得知的一些见解,才平凑出了这样一个粗浅的框架。”

“哦,你能联系上那位仙长?”顺治帝有些激动地问道。

陈颍摇头道:“老道长除掉妖僧后便离开了,臣也不知其去向。”

顺治帝有些失望,但并未再多问什么,好像道人的离去对他而言,仅仅是有些遗憾罢了。

“陈颍,朕记得你曾说过,朕的一盘菜,一棵树,便能让许多百姓从中赚到银钱,只要那些个权贵保持奢华用度,便能让百姓丰足,朕可有记错?”

“回皇上,并未记错,臣的确说过此话。”

陈颍心道:看来大观园马上就要动工了,只是不知,没了贾赦一房出力,没了林家的遗产,这大观园还能不能达到原著的规模。

“你可能保证这话是真的?”

陈颍暗骂顺治帝不要脸,明明是他自己要想算计那些权贵,却让他做保证。

“臣敢保证这些话是正确的,但百姓能否真正受益,还是要看其中的监管是否到位。”

顺治帝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但陈颍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动那些权贵埋在地下的银冬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