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化解危机(1 / 2)

 铁佛说道:“杀戮无法征服恐惧,只能激发起心中的愤怒,今日之事,皆因杀戮而起,要想止息,请殿下饶了凤翔城中的百姓!”仍旧是那句话,但在此时的忽必烈听来,却已经不在刺耳了。

玉郎也说道:“姐姐,咱们听铁佛大哥怎么说。”

忽必烈看着铁佛,知道今天若是不答应饶了凤翔城中的百姓,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但他身为王者,决不能在对手的威逼下答应,要想化解眼前的危机,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极高的智慧才行。

铁佛说道:“殿下代替兄长统治这里,所有的百姓都是您的子民,需当顺应天命,对百姓善加爱护才好,若滥施杀戮,引的人神共愤,就算今日能晓幸逃脱,明日也必将再生灾祸,到那时,殿下又该如何脱身。”

忽必烈板起脸,铁佛的这些话是最让他厌烦的,上次他就以托雷之死来警告自己,现在又说,好像是代天行事一般,完全不把自己的王者尊严放在眼里,但既然玉郎肯听他的,那么自己就必须面对。

但铁佛的弱点是什么,他似乎并不像玉郎那样一定要用极端的手段来解救凤翔城中的百姓,否则昨天就不会替自己挡住隐娘最后的一击,但他口口声声有是要让自己饶了城中的百姓,并且一连几天的坚持,不惜冒着惹怒自己的风险,他到底想要什么?

铁佛继续说道:“我知道殿下信奉长生天,但天理皆是爱护生灵,使人远离邪恶而亲近善良,譬如阳光雨露,让生灵繁衍,当有人利欲熏心,妄开杀戒之时,上天才会降下警示,或者狂风暴雨,或者雷霆闪电,使人重归善途。”

忽必烈冷冷的打断他,说道:“可惜你们不信奉长生天,你们的神住在屋子里,挂在墙上,只是一具塑了金身的泥偶。”心里想着,难道他是想劝自己向善,就像黄庭下对他说的,与其挡住屠杀百姓的刀,不如抓住持刀的手,使它不能放下。但不论怎样,要想解除危机,都必须做出让步,但在让步的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的尊严。

铁佛叹息一声,双掌合什,说道:“阿弥陀佛,神灵住在人的心中。”

忽必烈说道:“我祖父成吉思汗秉承长生天的旨意,统治四海,对于那些不知敬畏长生天的人,必须降下最严厉的惩罚,才能平息长生天的愤怒。你是汉地百姓心中的神,可替我去凤翔城中,将那些能工巧匠挑选出来,我将饶恕他们的性命,并将他们编入工匠营中,为长生天建立神庙。”

突然思路开阔,继续说道:“凡是经你确认为工匠的人,我将不加辨别,都给以活命的机会,他们将在工匠营中日夜劳作,直至死去。”

从成吉思汗起,蒙古人就认识到了工匠的作用,因此在他们屠城前,那些会手艺的工匠被挑选出来,编入工匠营,为蒙古人打造所需的器物,不仅是军需物资,也有生活器具,但这些工匠的命运通常都比较悲惨,他们日夜劳作,大多数都劳累而死。

忽必烈这么说,既没有违反自己屠城的命令,又饶恕了城中的百姓,算是保全了自己的尊严,同时也将困难交给了铁佛,城中男女老少不可能都是工匠,但只要铁佛说他是就可以活命,因此特意加了一句‘我将不加辨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倘若你把不是工匠的人说成是工匠,我也会把他们编入工匠营中,但他们不会手艺,结果可想而知,到那时这些人就会埋怨铁佛,铁佛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就毁了。

失去了人心的铁佛就成了一个普通人,即使死去也不会有人在意,忽必烈得意的想着,眼神中闪过一丝奸诈,继续说道:“你曾经救了我的命,我应当奖赏你,凤翔城中的那些百姓,你可以随意挑选一百人,他们将跟随着你,在你的护佑下,得以活命。”

凤翔城里有数万人,他只给铁佛一百个名额,就是要让铁佛难以取舍,被铁佛挑选上的固然高兴,那些挑选不上的就会心生怨恨,僧多粥少,这个经看铁佛怎么念。

黄庭下编造的那个传说,使的铁佛成了穷苦百姓心中的保护神,忽必烈想杀了铁佛,但一直找不到借口,现在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先剥掉铁佛的那层外衣。

铁佛犹豫着,猜测着忽必烈的用意,忽必烈拖泥带水的赦免让他有些失望,蒙古人的工匠营他没有去过,但城里的百姓并不都是工匠这却是事实,如果让不是工匠的百姓去做工匠,这样的赦免并不是他想要的。

忽必烈却不能让他犹豫思考,带着不容商量的威严,大声说道:“犯上作乱,从来都只有死路一条,从我祖父起,这就是蒙古人铁的纪律,绝不能违反。”

这是忽必烈底线了,铁佛手上的筹码是自己的命,自己手上的筹码是城中的百姓,而自己的一条命之所以能抵得上城中的数万条命,就是因为这王者才有的尊严。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英雄,他的话就是圣旨,倘若自己为了活命而逾越,也就失去了蒙古人的拥戴,没有了王者的尊严。

但身后的玉郎怎么办,他的剑就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必须要妥善的处置了他自己才算是解决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