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感动一个时代(2 / 2)

狙击英雄 兵不血刃 6370 字 2019-09-16

这些战士们在坑道里经过十余天的苦苦坚持后都倒下了,说得悲壮和震动人心一些的事实是。其实很多战士甚至都不是因伤势太重而死,他们有的是活活的疼痛而死的,至死嘴里咬住的床单还拽不下来!

这样的战士,这样的士兵,这样的英雄,应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的伟大?

没有人知道,甚至都没有敢想像,而更让很多世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些最后被迫牺牲在坑道里战士们身上还发生一件至今让科学工作者难以理解又感人至身的事件。

在上甘岭坑道坚守的十四个日夜。甚至最长的坑道防御达到二十个日夜之中,在坑道里面牺牲的战士们遗体上出现了一件无法解释的事实,那就是坑道里的烈士遗体虽然最多的都摆了十余天,但直到上甘岭反击战的结束,所有人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实,那就是——

在上甘岭战斗中,所有坚守坑道作战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遗体竟然离奇的没有一具发生了糜烂情况,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死去,但均保持着冰冷僵硬的状态,仿佛这些战士们纵是死去,可是他们残余的精神力量也在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给坑道里的战友们增添任何一点的麻烦,给他们任何一点的困扰,英雄的英魂盘旋在上甘岭的上方,仿佛在等着战友们重新夺回阵地的时刻。

其实对于坑道里万分艰苦的情况,志愿军总部、兵团指挥所,还有十五军和四十五师的指挥所都是非常的清楚的,他们也在想尽一切办法为坑道里的将士们尽可能的多送进去一些物资。

崔建功手中没兵可派了,可是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将军同样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上甘岭坑道的艰苦卓绝,但他不能撤下他们,守住坑道已经成了夺取胜利的关键一环。只有将坑道部队钉子般钉牢在上甘岭上,死死拖住敌人,才能为胜利赢得时间。

为此。他在给崔建功补充大量的兵源准备进行反击的同时,还向他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物资送进坑道。”并还特意叮嘱:“多送些大萝卜,又解渴又解饿。”

为什么说要送大萝卜呢?用阵地上汪洋他们利用电台回复指挥部的原话就是:这东西又解渴又解饿,也好运!

但是真的好运吗?只要是经过上甘岭战役的将士们都知道,在五圣山通往上甘岭沿线阵地的运输线说是用志愿军战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这句话绝对不为过。

在汪洋他们坚守坑道的十多个日日夜夜里,四十五师派出去的运输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是火线运输员被一拨一拨地派出去,却都一拨一拨地倒在封锁线上。

整个战役期间,火线运输人员的伤亡率高达90%。通往上甘岭的那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萝卜、包子、馒头、弹药、药品、慰问袋都滚落、浸泡在血泊中,送进坑道的物品微乎其微。

汪洋他们在坑道里忍饥挨渴地坚守到第十一天才闻到萝卜味儿。

守在573.7北面高地坑道下方的六连可能要好一点,毕竟他们的补给比不上汪洋他们早就作了准备,所以他们是重点关照的运输点,在第九天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带着两个运输员,终于冲破敌人的封锁,九死一生地将3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送进阵地上方的l号坑道。

那一夜成了六连的节日。官兵们咔嚓咔嚓地啃着萝卜,一边啪哒啪哒地掉眼泪,因为攥着这些萝卜就是把握住了生命。

有些坑道部队收到一袋萝卜,饥不可待地猛啃一气,可吃多了烧心,他们觉得最好是苹果。

第十五军后勤部得知这一情况,星夜派人出发到平壤一带,紧急采购来3万多公斤苹果。几位军首长也自己出钱买,在苹果篓上写上名字,派人往坑道送。

可敌人炮火封锁太猛,大堆的苹果送不上去。情急之下,第四十五师党委号召火线运输部队凡送上去一篓苹果者,记二等功。

上甘岭战役中,即令是喋血搏杀在前沿阵地的一线部队,包括其壮举震惊世界的黄继光,也都只报功,功级一律待战后再行评定。因而,这个二等功委实是很诱人的。许多火线运输员扛起苹果篓,英勇地攀向上甘岭,试图摘取那枚荣誉的星斗。

然而,没有一篓苹果被背过封锁区。

最后只有一只苹果进了坑道,这只注定要幸福,而且留下一个不配感人故事的苹果有幸落到了一三五团守在573。7北面高地上第七连坚守的坑道里,这个连其实也是因为在进攻战斗当中失散的七连一部,汪洋现在带领另一部分人员守在597。9高地上,而这支部队由副连长张计法带领着,现在的张计法已经火线升职当上了连长。

苹果只有一个,可坑道里有十多个人。

连长张计法把这个苹果给了步谈机员李新民,让4个步谈机员分着吃,理由是步谈机员天天扯着嗓门儿呼叫,最需要水分。

步谈机员们一合计,认为最需要补充水分的是重伤员,又将苹果给了负了重伤的通讯员蓝保发。

蓝保发说连长指挥打仗太辛苦,又把苹果还给了张计法。

张计法又将苹果交给司号员,司号员又给了卫生员,卫生员又给了蓝保发,……

十多人转完了,苹果又回到了张计法手上。

张计法红着眼圈下了个硬性命令:“咱们都吃,一个一口,必须吃!”

一人一口,转完了圈,苹果仍然剩下大半个。

后来这个故事落到了我们的课本上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任谁在读到这些文字时,鼻子仍然酸酸的,当处在安乐的生活条件中想起这些老前辈们时,新一代的中国少年他们理因从心里往外感到汗颜,感到惭愧。

那一代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直到今天,中国还到处传颂上甘岭的这个著名的“红苹果的故事”:火线运输员将一只红苹果带进已缺水7天的坑道里,送给了连长。连长舍不得吃,却把这只苹果给了每天呼叫联络、嗓子都喊哑的步话机员。步话机员只闻了闻,就递给了伤员。伤员觉得全坑道还是连长操心最辛苦,又把苹果塞回到连长手里。连长只好带头先咬了一小口,然后传下去让每人都吃点。结果,这只红红的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两圈才吃完。

这里要捎带提一笔的是关于这只红苹果的来历,还有些争议。

有的说是火线运输员刘明生往阵地上送弹药时,在路上拣的,送给了第一三五团七连连长张计法。也有人说它是秦基伟专门委托八连炊事班副班长王国富,带给八连连长李宝成的。

事实上苹果送给了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红苹果作为人民军队团结友爱的象征物,其幽香已溢满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伟大精神感动了一个时代。

上甘岭的土地实在是太丰沃了,它为我们生长了太多的思想营养物,也为艺术奉献出一眼喷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上甘岭》、《奇袭》、《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等多部电影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几乎直接取自于上甘岭之战。

艰苦的战斗锻炼出了一支铁骨铮铮的热血强兵,也正是由于汪洋他们这些英雄的存在,所以纵使敌人占领了上甘岭上的表现阵地,可是他们永远不能让坑道下面的战士们屈服,在战士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们终于会见到胜利来临,在浴火中得到永远生,胜利终会是属于他们的,志愿军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正是由于这些英雄的艰苦作战,终于要惊天动地的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