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案例1:不方便出去聊(1 / 2)

 段小明很想把房子卖出去,可看着眼前强颜欢笑眼角有泪的张卫军,段小明又不想把房子卖给他了。</p>

世间很多事情不能以常理度之。</p>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张哥干嘛有钱不治病,却要拿着救命的钱去买房子?</p>

想当年自己老妈生病,一大家子人想尽一切办法治病,为什么张卫军却要放弃?</p>

这房子买了,以后他们的女儿住起来会安心?</p>

这房子就真的那么重要吗?</p>

他看着张卫军,很想劝解一下对方,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合适的话语。</p>

张卫军倒是先开口了。</p>

“你还真以为这房子让我女儿作主啊?我只是让她参与这个过程,真要作主,她还是会听我的。”</p>

三四线城市的夜生活不比沿海城市,潇湘缘餐馆里的人这个时候少了起来。</p>

虽然还有人走进来,但是已没有刚才那么拥挤了,段小明和张卫军身后那桌的人已经走了。</p>

他向外看了看窗外,街上行人也开始少了起来。</p>

餐馆门口外朝左不远处有一杆路灯,路灯昏黄,路灯下有两棵一高一矮的小树。</p>

灯光照在树上,树的影子倒映在地上,从段小明这个角度看过去,好像地上蹲着两个人。</p>

看不清五官四肢的两个人影。</p>

段小明又扭头看了看张卫军,他的眼角还含着眼泪。</p>

那是笑出来的泪,还是跑出来的悲伤?</p>

有时候,我们拦不住伤心,正如拦不住天要下雨一样。</p>

“张哥,你这房子其实我不建议你——朋友买,房子什么时候都可以买,人才是最重要的。”</p>

张卫军:“你都知道我说的就是我自己,就别跟着我演说是我朋友了。”</p>

这话弄得段小明反倒有点小尴尬:“张哥,我知道我这么劝你肯定是多余的,因为你不像是那种不计后果的人,所以——这事——怎么说呢,我有点弄不明白。”</p>

段小明拿起酒起子,想再开一瓶酒。</p>

两个人挨着坐,开酒不太方便,段小明起身坐到了刚才张娟坐的位子上,然后“嘭、嘭”两声,又开了两瓶啤酒。</p>

开完之后,他又倒上两杯。</p>

张卫军看着他开酒、倒酒,说:“谁不想活下去呢,就比如我这个尘肺,难受不难受只有自己知道,何况是乳腺癌!”</p>

段小明不解:“那你们可以先治病,再考虑买房啊!”</p>

张卫军从段小明面前拿走一杯酒,放在面前。</p>

“如果治疗到最后,苦受了,钱没了,这治病有什么好处呢?”</p>

“万一治好了呢?”</p>

张卫军看着面前桌上的那杯酒,很平静的说:“要真这样,我要谢谢小段你了,这癌症可是世界难题!”</p>

不知道为什么,段小明很想认真劝劝他。</p>

虽然这只是一个今天才见面的客户。</p>

而且,这个客户看上去其貌不扬。</p>

上午在公司看房的时候,差不多一个小时他都不怎么说话,现在话倒不少。</p>

如果不是他自己生病,加上他老婆绝症,段小明心想,他应该是个乐观比较健谈或者对生活有点小追求的人吧。</p>

而且应该还很温和。</p>

因为40多岁的他跟23岁的自己聊天,也感受不到什么代沟,也没有“所谓我年纪大吃的盐比你多的优越感”。</p>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要经历生离死别,哪怕再不舍。</p>

眼前这个提前9个月就做好生离死别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段小明不知道。</p>

他只能平静的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张哥,有没有可能是误诊或者什么的?”</p>

张卫军右手在酒杯上摩挲了几下,将酒杯稍微带着转动了一点点,说:“最开始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跑了几家医院,结果都一样,没得治了——”</p>

段小明听到这里,脑海里浮现了张卫军带着老婆到处看病的画面。</p>

“可是——”</p>

段小明打断张卫军的话,张卫军马上又打断他的话:“小段,我知道你是好心,说起来我还得跟你道个歉,这事说给你了,让你心理负担重。”</p>

段小明忙接话:“没有没有,你别多想。”</p>

张卫军:“我们这事亲戚里都没人知道,就身边经常打交道的几个朋友知道——你看,那个大姐她知道,当初她也劝了我们好久好久,后来就不劝了,现在她看见我啊,都是一副可怜我的样子。”</p>

段小明顺着张卫军的眼光看过去,看到了穿着红色T恤的服务员大姐正在另一张桌子上擦拭着。</p>

张卫军又开口:“以前啊,潇湘缘是不卖粥的,整个安置区就只有早餐时有粥,晚餐哪里有人熬粥,这大姐是我老婆以前一个朋友的姐姐,知道后,就主动给我们熬粥了,说我们自己熬不方便。”</p>

段小明看了一眼那位服务员大姐,难怪刚才张娟去盛粥,那个大姐伸长脖子看张哥。</p>

他又看了看面前这个头发应该有蛮长时间没有修理的中年男人。</p>

从他的脸上看不出来悲伤,但是也看不到喜悦。</p>

好似生活给他们出的这道难题,他发觉没办法破解,已经接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