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舅妈的工作变动(1 / 2)

 第二天两口子早早的就出门了,中午的时候一辆全新的江铃四轮小货就开了回来,立马引起了左邻右舍的围观。

晚上的时候,串门的人也来了一拨又一拨。林俊躲清静,跟林苗和张晓雯跑到小屋去了,留下街坊邻居和父母在客厅里闲话。

“小张小林啊,这才几天不见,你们先开上小车了,花了不少钱吧?”椅子上的大婶终于打破了沉默,开口问道。

前几波访客都还没走,现在客厅里出了林俊父母,已经坐了五六个人了。这些人里不乏凑热闹,闲说话解闷的,但也有人心里暗暗较劲。

村里都穷,没几家好过的,但也暗暗较着劲呢。林家两个孩子负担比较重,林建国两口子参加工作时间也比其他的人短,又没什么积蓄。

所以他们家正好是这些穷人当中攀比炫耀的对象,现在小两口突然开上车了,有些人自然迫不及待的上门来打听情况,最好能听到林家为了买小车欠下一屁股外债才好。

林建国平时虽然是个闷葫芦一个,但是遇到扬眉吐气的机会,恨不得把自己家的风光公告全世界,他刚要张嘴,就被妻子踹了一脚,转头一看,正碰上张爱华凌厉的眼神,被瞪了一眼,他忽然想起儿子说过不宜张扬的事,随即闭上了嘴。

张爱华则打着哈哈说:“我们这两年虽然不好过,但多少也攒了些钱,又从娘家亲戚那儿借了点儿,厂里不好过,寻思着自己干点事。”

“小两口了不起啊,就冲着胆识,肯定能赚大钱。”邻里纷纷表示称赞。

又有人问:“你们车都买好了,买卖肯定也想好了吧,打算干点啥?”

张爱华心说你还真好意思问,我要是告诉了你,那还有我们家的事干么?

虽然心里不痛快,不过她面子上还是保持微笑,说:“我们就是打算批点货到市场区卖,也不用店面,不知道能不能挣出租钱,倒是买辆小车运货方便。”

左邻右舍、七嘴八舌的问了很多,都被张爱华施展太极推手,众人见问不出什么,都灰溜溜的告辞了。

这年头火车站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各种南北货物,在当地的集散地,也是当地大部分商贩的进货渠道。

毕竟做小买卖的人,没那么好的条件,直接去大城市或者生产地去进货,也正因为这个养活了火车站附近的住户。

但,这毕竟是民众自发的,没有政府的支持,规模也大不到哪里去。

现在的批发市场虽然没有后世的规模,但也差不了太多,因为到2000年的时候,房店区的小火车站就取消了,只留下中心区的大火车站。

而市政府则在市中心的地段建了一座小商品市场,占地百亩,主要经营的就是饰品、服装、生活用品之类的小物件。

当然这些东西现在是没有的,同样没有的还有那些负责维护市容的城市执法人员——城管队。

所以说现在真是做小买卖的黄金时期,等城管队出现了以后,不光小商贩们要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注意这群穿制服的,不要被他们狗撵兔子似的慌不择路的四处乱窜。

前世姐姐林苗待产的时候,在市中心火车站对面的妇幼保健院,林俊大清早接到消息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坐公交车往那儿赶,等到了地方已经是八点多快九点了,饿的饥肠辘辘的。

路边有卖早饭的,刚想去买点吃的,结果9点之后不许卖早点,城管队的车早早的出现来赶人。

林俊刚往小摊那儿一站,小贩已经远远地看到城管执法队了,买卖也不做了,简单收拾一下东西,拉着小车就跑……

跑慢了的下场,肯定是要没收工具,曾经有个卖鸡蛋的老太太,年纪大了跑不过城管,被城管把鸡蛋掀了一地,再把三轮车驾到车后面,拉着走了。

对这位老太太来说,一车鸡蛋和三轮车恐怕是她唯一营生的工具了,没了这些东西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活。

当然,城管的人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又不是敬老院的,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养老,他们反而会觉得这老太太出来卖东西,纯粹是给他们找麻烦。

林俊却明白,这老太太如果能指望儿女孝顺,在家安详天年的话,断然不会跑出来受这些风吹日晒的苦。

林俊给自己父母指出的这营生,简单直接,容易操作,两天之后林建国两口子就已经上了手了,在房店周边各村镇的集市来回流动,第一天买卖就十分火爆,东西卖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