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安排准备(2 / 2)

仙门重开 三少的刀 0 字 2021-08-06

在玉灵的提醒下,叶知秋飞快的离开,中途还不忘在溪流里把身体浸一下,而等到他起码逃开了有三公里,并且躲在敲死没多久的熊洞里时,听到了一声愤怒之极的牛叫声——他妈的,这怪物还真被敲醒了!

白水区成为了森林区域,叶知秋还能够理解,种子是被鬼雾吹来的;在短短的时间里长的密实,也有理由说的通,鬼雾比较特殊嘛,可能对植物有着极强的催化作用;但这动物,特别还都是这么大个的,就实在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那些变异的,怪异的,难道都是从那原始森林里跑出来的?那么那片森林里的动物也实在是太多太丰富了点。

怪兽是不敢再去惹了,尽量的躲,就是那种外形上不同的动物,叶知秋也不打主意,这也是有原因的,之前倒是试过干掉一头,是头带有鳞甲的野猪,但这头猎物是吃不敢吃用不敢用,最后还是进行的深埋处理。原因,这鳞甲猪竟然有毒!试验中喝了猪血吃了猪肉的五只老鼠,没有一只能撑到十分钟的。

不管这是个案还是普遍情况,也不管是真的带毒还是消化不良,总之目前来说,都不是打这些家伙主意的好时机——老鼠也不好抓啊!

四个小时的打猎时间很快过去,接下来叶知秋还带着醒来的铁楼众人把劳动果实全给搬回去,够忙的。

忙玩早上的活后,铁楼紧闭,叶知秋找出支钢笔,清洗一下后发现还能勉强使用,又找出瓶变了颜色的墨水,最后拿出几张硝鞣好的羊皮,开始画图。

既然选定了第二条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况且这还不是万一之数,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所以,在行动开始之前,叶知秋觉得自己需要为弟弟与宋杰他们的后路做一点准备。这绘制地图与早上的疯狂打猎,都是其中之一。

绘制地图用纸张当然是最合适,但纸张在这大天灾中也是饱经沧桑,颜色变黄变黑、质量变次变脆都属于最好现象了,最后检查能够剩下来的纸张,全部算一块也没多少,而且这些残留货色从保存时间的长短来看,就算不触不碰,能不能再坚持半年也不可知。地图是需要长期使用并要能长期保存的,所以叶知秋才会打羊皮的心思。

对照着屏幕上出现的地图,叶知秋一点点的描绘,不时还有玉灵在脑海中提点,让叶知秋画的是非常顺畅;要说这时候的白水区有谁是最为熟悉的,叶知秋认了第二后没人敢认第一,而且这连续着、多达三张的羊皮地图上,还包括了白水区周边至少六处原来孤岛的地形,算的上是目前最完善最齐全的地图了。

画完地图,剩下的几张拿出来的羊皮也没有放回去,接着,叶知秋在上面录制各种功法与武学。

这些武学书籍一部分是叶知秋以前看过,被玉灵整理后记录;另一部分是从各个地方收集回来,叶知秋也都一一扫描收纳到了记录本上。幸好是这样,现在整个铁楼上下都找不到一本还算完整的书!

外部条件已经降到了最低,那么锻炼自身立马就被提到日程上来,想要在以后白水区这样的环境下活下来,自身锻炼非常必要。

至于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光是一个协调改善后的身体这个能力,就足够把这些东西当做宝贝,而关于以后新世界形成之后,能不能从这些功法武学里练出传说中的内功或者练出更传奇的新奇玩意——比如叶知秋猜测的修真,玉灵也给予肯定的修真文明之类——,就得慢慢来了。

把铁楼里除开放哨的其他人都叫到了会议厅。站在楼梯上,叶知秋开始讲述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的发现,什么动物、怪兽不得招惹,哪种植物不可触碰。有了玉灵在空间里进行归纳,让叶知秋之前汇总过来的结论更加清楚,这些,都在讲述的范围之内;三天后即将要发生的情况,叶知秋也告诉了他们,当然,只说鬼雾要彻底消失,天灾要彻底结束的方面。叶知秋如此程度的交底,是因为他知道,想要在大天灾之后还能活的好,就必须群策群力。

等到叶知秋讲解完,宋杰几人没有和其他铁楼中人一起为大天灾要结束的这个消息去欢呼,而是聚在一块把叶知秋拉到了二楼房间中。

“叶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叶知秋对宋杰他们了解,宋杰等人又何尝不对叶知秋了解呢,说这么多,还一般正经的跑去画羊皮地图与武功秘籍,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头。

“嗯,我需要出去几天,你也知道,大天灾之后世道肯定变了,”叶知秋把玉佩拿出在手掌把玩,“这种东西,肯定都是好东西,虽然现在还无法知道怎么使用,但多收集一些总有必要,所以,我想在大天灾结束的那段时间里,出去一趟试试运气。”

理由是早就想好了的;而且行动的时刻、玉灵建议叶知秋不要呆在铁楼周边,万一出事,万一法则劫难动静过大,说不定会波及到其他人。这点上叶知秋从善如流。

“真的只是这样?!”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之前也知道了叶知秋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收集工作,但宋杰等人还是有点疑惑。

“是的!就是这样,没别的,不要多想。”叶知秋拍拍几人的肩膀,一脸肯定的表情。

与宋杰几人一同下楼,叶知秋想起似的的对弟弟说道:“博洋,把你的玉佩给我看看,也不知道这些天它又变成什么样了。”

把两块玉佩放在手掌比较一下后,叶知秋给弟弟挂回脖子上,没有说话,重重拍了下他的胳膊;空间里的玉灵没闲着,反馈道:“已做好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