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久旱必有蝗(1 / 2)

耕唐 深悟不空 0 字 2021-08-01

 连续喝了两天米加红枣熬成的粥后,胡戈的身体渐渐好转。()烧已经在前天退了,再加上这几天人已经想通了,心中去掉了重负,先前的郁结也慢慢得以释放,所以现在整个人看上去,已经不再如初闻穿越时那么死气沉沉了。</p>

狗子和草儿兄妹俩一直对这位不之客很好奇,所以这两天里只要两人得了空一定会跑来找胡戈玩。</p>

当然在大多数时间里,作为哥哥的狗子一般都是坐在一旁静静的听,很少主动言语,也很少表自己的意见,显露出一种和实际年龄不符的沉稳来。而妹妹草儿,则扬着女孩子爱刨根问底儿的本性,一个问题连着一个,话都不带歇气的!好在胡戈这几天一直喝着粥,不然数天里不停回答类似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即便不被累死,也会渴死。</p>

他很理解这两个孩子一直重复着的生活,很耐心的回答着他们天马行空的各种问题,在一问一答中他也得到了不少这个时代的信息,有很多都是历史书上不会记载的。</p>

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各种角色阶层你方唱罢我登场,唯有为数最多的农民,永远只是作为剧幕下那宽阔灰暗的背景,沉默的衬托着这出永无终章的曲目。</p>

在狗子和草儿的世界里,娱乐实在少得可怜。这里的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生活规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不知倦怠的一生,很多人直到老死的那一刻都没出过一乡之地。</p>

可这两个孩子不知在什么人那里被打开了视野,他们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使得他们和身边的同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想象着外面那精彩的世界,想亲身去体验一下那口口相传中的繁华,正好胡戈的到来,在那人之外又给他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户。</p>

在交流中胡戈得知,哥哥狗子出生在大业九年(第二次起兵攻打高句丽,并兵围辽东城,也是这一年,杨玄感起兵反炀帝,虽然战火被迅扑灭,但隋朝的乱象已经开启。王老实给刚出生的儿子起了这样一个贱名,其实正是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这王侯辈出的乱世。</p>

妹草儿比哥哥两岁,刚满半岁时正逢隋炀帝被**困于雁门。那一年是大业十一年(615年),一眨眼今年已经十四了,前些日子,由母亲李氏娘家人给介绍了一门亲事,新郎家在隔壁周至县,只等今秋打完粮食后就要完婚。虽是个女孩,但草儿活泼的性子很是惹人疼爱,与一般农家里重男轻女有所不同,在王家,父母兄长都宠着她,哥哥前日去渭水中捕鱼,就是想多攒两个钱好给妹妹置办嫁妆,将来嫁到男方家里,也好不受人欺负。</p>

看着眼前这对兄妹,胡戈想起了自己时候,尽管哥哥只比自己早出生几分钟,尽管家里穷,可父母的舔犊之意,以及哥哥的手足之情,并不输于那千金豪门.net</p>

相同的经历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在这对兄妹身上,胡戈找到了一种近似亲情的感觉,淡淡的,很温馨。</p>

他突然很想为他们做什么,不为别的什么,只想让他们过得更好一些,更快乐一些。</p>

其实刚退烧那阵子胡戈就想下床出去走走,虽然我国农业史他在大学时就读过,但他还是很想实地的考察一下这个时代具体的农业情况,可是在王老实和李氏苦口婆心的劝阻下未能成行。正好今天感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王老实夫妇又下地干活去了,而两个导游又在身边,所以胡戈决定起身出去转转。</p>

三人有有笑的走在细细的田垄道上,虽然现代客家话与唐朝关中口音还是有不少差异的,但在交流上基本不存在阻碍。</p>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王老实家的田地,不过他们并没有现王老实夫妇。</p>

胡戈仔细的打量起眼前这片田地来,被田垄划分出的一块块地比起胡戈前世的市亩要略,目测估计要上五分之一左右(1唐亩约等于o.783市亩)。</p>

田地里密密麻麻的种植着这个时代最主要的农作物——粟,也就是我们所的米,粟这种农作物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很低,它的抗旱能力极强,而且对土地地力的要求也极低,正因为这些优,它成为初唐时期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这在农业史上都有记载,作为农业专业出生的胡戈自然心中有数。</p>

但这种农作物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那就是产量太低,哪怕是农业技术相当成熟的现代,粟的产量也没有较大的突破。正因为如此,这种农作物在北方大地上,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逐渐被麦所代替。</p>

“这边有多少是你们家的田啊?”胡戈向兄妹俩问道。</p>

“从这边一直数,到最前面那条垄,再到那边为止,中间八十亩都是我家的地,在最前面还有我家的2o亩桑田。”草儿连比划带介绍总算清了大致的位置。</p>

唔,加起来有百亩,看来武德年间分田时此村尚属宽乡。唐初实行的田制是均田制,每位年满十八岁的男丁按政策都可以从官府分到百亩之田,不过在人口的快增长和人为的土地兼并等原因左右下,属于国有的田地渐渐不够分了,那时宽乡变成了狭乡,很多人成年后才能分到三四十亩地,再到后来连这个数字都保持不了,这时,便是均田制这一抑制贫富分化之善政的末路。</p>

眼前这8o亩种粟的农田应该属于口分田,这类田地由男丁成年时国家授予,男丁身死后再由国家收回重新分配,按规定口分田是不允许买卖的,但是唐朝鼓励人口从狭乡往宽乡迁移,所以有人要是在举家搬迁前卖掉口分田,官府也会默认。</p>

而那种桑树的2o亩桑田则属于永业田,永业的意思字面上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子子孙孙无穷溃也,永远属于你家族的那种田,但是这也要有两个前提,其一,你没卖出,其二,分你田的这个朝廷还健在。</p>

桑田并不一定全部种桑,其间一般还夹杂着榆树,枣树之类的,从王老实端给胡戈的红枣米粥来看,他们家很有可能就种了枣树。</p>

耕者有其田,这句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嘴里喊出的口号,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实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