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御前生疑(1 / 2)

庶难从命 云霓 0 字 2021-07-15

 樊家的血书,不像是平民一样只歪歪曲曲写了个“冤”字,而是满篇的规整的小楷,让人看着触目惊心。樊家出身书香门第,樊言谏是进士,为人刚正不阿,在翰林院冲撞权臣被贬,现在只落得一个小小的言谏,樊言谏却没有因此改了性子,仍旧是硬脾气,在朝中整日与言官为伍,为官正派有几分的清骨。这封血书就是樊言谏所写,字迹刚劲中透着清高,字字句句透着气节,只要是读书识字的人看过之后都会震惊。</p>

皇太后看这封血书,容华不敢抬头。</p>

樊家的血书看了一半,皇太后闭上眼睛压制住越来越快的心跳,樊家没有怨言,句句子子都是忠君之词,这封血书是用流不尽的忠臣之血写成的。控告开国功臣之家欺上瞒下种种罪条。</p>

樊家大爷在夏家支撑着不愿就死,为的就是气节,忠贞之士的气节。从古到今,受辱容易正节难……</p>

皇太后看向跪在地上的武穆侯夫人,“你怎么看?”</p>

容华的头又低了几分,“这封血书妾不敢看。”听着皇太后冰冷的声音,容华的指尖一凉。这封血书能触动皇上和太后,却不是一般人能看得的,她能将血书送进来,却不能沾上半点政事。</p>

皇上和太后都知晓,曾经的长公主和驸马是如何插手政事,这些年皇上和太后对长公主诸多提防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一次薛老夫人故意病着不见任何人,为的就是要皇上对薛家放下疑心,整件事薛家没有搀和其中,只是被樊家求上门这才应允。</p>

这样突如其来的事,她既要说到政事上,又不能让太后觉得她是有意为之,否则她就和薛老夫人没有区别。</p>

觊觎政事,其心可诛。</p>

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无才的女子更好控制,所以勋贵娶妻要听女子的名声看才德,这样就不会一内一外互相帮衬引出事端来,朝堂上皇上能控制臣子,臣子的内宅如何,皇上就不知晓了。</p>

她要让皇上和太后相信,薛家没那份思量和野心。</p>

容华整个人抖起来,脸上也有了恐惧,“太后娘娘您不知晓。樊大太太差点就死在我们家里。还好妾发现的早,可是樊大太太说什么也要将血书留在我们家,求我以诰命夫人的身份将血书呈给太后和皇上。”</p>

皇太后的目光没有从容华身上挪开。樊家人是无路可走,这才登门以死相逼。樊家能看上薛家也是难怪,现在勋贵、宗室都各有各的立场,只有武穆侯薛明睿是有名的孤臣。皇太后想到这里,重新审视薛陶氏。只见薛陶氏纤弱的身子有些微微的抖动,肩膀不自然地拱起,有些害怕。毕竟是十几岁的年龄,又是家里的庶女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见了樊家人个个要赴死,心里必然慌张,将血书送进宫已是勉强。皇太后挪开审视目光,是她想多了,竟然觉得薛陶氏比长公主还要聪慧、锋锐。</p>

“你辛苦了,双身子的人还要这样奔波。”皇太后脸上露出些慈爱来。</p>

容华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看到皇太后关切的目光,鼻子一酸眼圈不争气的红了,“妾惶恐。”</p>

薛陶氏嘴里说着惶恐,却是真的有些委屈,否则眼泪从哪里来。毕竟整件事薛家是无辜受了牵连。话说回来,武穆侯夫人还是年纪小没见过世面,嫁进大家族的女子还不就是这样,什么事都能遇见到。</p>

“好了,好了,”皇太后的声音更加柔和,“快起来吧!跪坏了身子那可怎么好。”</p>

容华这才扶着地慢慢起身,然后坐回锦杌上去。</p>

容华送上了这份血书,整个人都略微轻松起来,话题也就不再围着这封血书,而是说起了家常。</p>

皇太后问起武穆侯的腿。</p>

容华道:“侯爷的腿好多了,就是牵连了旧患,不过这样也算是因祸得福呢。”</p>

皇太后有些微微的惊讶。</p>

容华接着说:“侯爷的腿总不好,家里上下都急坏了,出去遍寻名医,总算找到了一个擅长治疗伤患的名医,说了好几次,那位先生才答应看侯爷的伤,不过老先生的规矩是不能出诊,要侯爷亲自过去才行。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思,让侯爷去看了那先生,那先生说侯爷的新伤牵连了膝盖上的旧患,这才严重起来。侯爷之前从戎的时候身上受过不少的伤,只是军中条件不好,那些伤都是草草处理,也就留下了病根。侯爷又好强,就算疼也不说的,要不是这次坠马受伤,我们还不知道原来侯爷这些年,膝盖一直疼个不停。”说着眼睛里露出心疼来,“侯爷开始还不听先生的,先生说若是治不得当将来别说骑马,连走路也难了,侯爷这才相信了,肯天天登门去治伤。”她故意提了薛明睿在边疆从戎的事,薛明睿这些年没少为朝廷出力。</p>

皇太后果然点了点头,“真是因祸得福了。侯爷小小年纪不该留下这些旧患。”</p>

容华又笑了,“长公主也说,这次既然有了条件,就不要再疏忽了。”</p>

两个人说了会儿话,又有女官进来换茶。</p>

皇太后转头看看沙漏,“时辰不早了,哀家让人收拾了后面的偏殿,你今天晚上就住在宫里吧!”</p>

容华顿时受宠若惊,“妾怎么敢住在皇太后这里。”</p>

皇太后笑了,“有什么不敢的,别说还有长公主这层关系,就是你,哀家也看着喜欢,小小年纪知书达礼懂事的很。”</p>

得到皇太后的夸奖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虽然知书达礼这几个字容华听着刺耳,脸上却不敢表露半分,只红了脸。</p>

女官进来将容华领了出去。</p>

皇太后拿起茶来喝,内室的帘子撩开,明黄色的朝靴先迈了出来,然后是波浪翻滚的水角下摆。</p>

脸色阴沉的皇帝坐在皇太后对面的大炕上,皇太后伸手将樊家的血书递了过去,“皇帝看看,这件事该怎么处理。”</p>

后宫不得干政,皇太后也不好说太多。</p>

皇帝将血书拿了并不打开,只是叫了身边的内侍将血书拿了过去。</p>

皇上不提樊家,反而抬起细长的眼睛看皇太后,“太后觉得武穆侯夫人薛陶氏如何?”</p>

皇上的眼睛中有一丝锋利,说完话伸手端起面前的茶来喝。</p>

皇太后略微沉吟,“有些蕙质。”</p>

皇上似是不经意,“太后见过那么多内命妇、外命妇,说起武穆侯夫人也要思量。”</p>

经皇上这样提醒,皇太后才发觉,说起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她却要在心底盘算一刻。武穆侯夫人薛陶氏确实和一般妇人不一样。薛陶氏进宫那么多次避开了华妃,避开了静妃,难得和武穆侯一样有孤臣性子,不和任何人有太多牵连。静妃是薛陶氏的娘家人,却也不见薛陶氏和静妃来往,唯一一次就是华妃薨逝,静妃将薛陶氏叫过去说话,结果薛陶氏差点中了毒。</p>

这么多事都没有压倒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这一次更是怀着身孕连夜进宫将血书送来。皇太后沉默了片刻,皇上已经站起身,“太后早些歇着吧!”</p>

皇太后皱起眉头,“皇帝是听谁说了什么?”</p>

皇上将手里的玉牌摩挲了一下,“没有什么,只是觉得薛陶氏过于聪慧,难怪长公主很喜欢她。”</p>

皇帝虽然不是她亲生,可是皇帝心里在想什么,她还是清楚的。听了这些话,太后立即明白,定是静妃在皇帝耳边吹了风。按理说静妃的娘家和薛陶氏的娘家很亲近才对,静妃却怎么会跟皇帝说这种话。</p>

皇上从慈宁宫出来,进了养心殿。</p>

望着整洁的书桌,皇帝坐下来随手翻了翻桌子上的奏折。</p>

皇上身边的内侍张德元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过了一会儿找到机会小心地劝慰皇上,“皇上难得这么早就处理完奏折,不如好好休息休息。”</p>

皇帝听了这句话,眼睛一扬,将手边的奏折打翻在地。</p>

张德元脸色巨变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忙跪下来磕头,“皇上息怒,皇上息怒。”</p>

皇帝冷笑一声,“朕登基这么多年,每次见到堆积如山的奏折,都想着本朝何时才能出现盛世景象,百姓人人富足,边疆安定,真正的国富民强。到时候这些奏折也会少一些。现在奏折果然少了,可并不是因为盛世才会如此,而是有人觊觎朕的权利。”</p>

张德元听着大殿中皇上怒吼的回音,吓得浑身颤抖。</p>

“朕看不到奏折,因为已经有人提前帮朕做好了。”皇帝眯起眼睛。好个庄亲王,不止有能力网罗群臣,还能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将来真的做了天子,大周朝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p>

皇子将手边的奏折又狠狠地摔在书桌上,“不是朕不选他做储君,不是朕不想让权,”说着用手指着张德元,“你,你给我说,他真的是贤王,真的能治理好国家吗?他真的能做到比朕强?”</p>

张德元整个人缩在角落里,什么话也不敢说,只是被皇上逼得一点点地后退,“皇上英明,无论是谁都及不上皇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