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北方陆军军事学校(2 / 2)

9月底时,白鲁台的第一场雪落下来,蒙古的冬天每年总是来得这样早,根据地的秋收已经结束,一直在农田里忙碌的人群这会刚来得及歇了口气,邓宏马上又给大家指派了新的工作任务。</p>

修房子、修路、修厂房...</p>

修房子包括大动土木为白鲁台内部修筑起一排两层结构的集体宿舍,另外,扩建了白鲁台被服厂的规模,重建了巨大的被服仓库。</p>

白鲁台内部的小学和中学都被扩建,中学里还为居家过远的学生建立了校舍,扩建以后小学和中学已经可以深纳白鲁台移民中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5500人。</p>

除了上述小学和中学以外,由于白鲁台接收了大批内地来的饥荒孤儿,这些孤儿来到白鲁台时一个个瘦骨嶙峋,严重营养不良,为此,邓宏亲自命名在白鲁台以东5公里处,新建立一处称作"星星"城的新城市,"星星"代表这些孤儿是未来的星星希望,新城市安置了7000多名孤儿,以及1500多名教师等保障人员,城内设有学校、宿舍、食堂等,孤儿们在这里上学,调养身体,学习文化,在他们从小的课程中就已加入了军事课程。</p>

著名的来顺煤矿被进一步扩大生产,为了加快运出煤的效率,从美国运来的小型火车被运到这里,第工程兵团在这里修起了一条简易铁轨,这条简易铁路全长公里,中间设4个站点,小火车的终点就是白鲁台发电厂,这个发电厂装载着两台德国产装机量5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也是全白鲁台最大的用煤大户。</p>

铁矿采集场也被扩大,经过探明,这个铁矿场所产的铁矿石全是含铁量在55%以上的富铁矿,虽然根据地炼铁的工艺较为落后,但挖掘铁矿石的决心却是越来越大,铁矿厂人员增加到800多人,日出富铁矿石在500吨以上。</p>

而就在离铁矿大约16公里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炼铁厂,炼铁厂与铁矿之间用简易铁轨相联,一座小火车每天把开挖出的铁矿矿运到炼铁厂。炼铁厂里有一批积极工作的工人,包括十多个多沈阳铁厂来的工人,外地运来的机械中,给炼铁厂运来几台水压机,铸造机等。依靠着这批机械,大家自己作手,制造出一批土制炼铁高炉。</p>

不久,炼铁厂出产了一批生铁,在生铁的基础上,经过工人们的努力,不断试验以后,添加了一些元素后,又炼出一批性能更好的灰生铁。</p>

与此同时,新的钨矿和金矿也先后被发现,这两处矿藏离白鲁台市有100-10公里之远,不过,邓宏一边派人和外蒙官员交涉,一边派人在那里建立了开采点。</p>

钨矿床的发现颇费了一番功夫,丁四强教授带着他的地质勘探小队反复测算,并进行了严格的采样以后,才发现这个非常大的钨矿床,经过初步探明后,发现这里的钨矿主要是质地良好的黑钨矿,这种黑钨矿在工业上用途非常广泛,而且也是当时全世界各个工业国家稀缺的工业材料。</p>

在发现钨矿床的地方,还伴生了着一批锡、稀土、钼、镁、锌、锂、磷等矿藏,丁四强曾经笑称,自己干脆一辈子住在这矿床里好了。</p>

另外,被重点建设的军械修理厂被一分而三,分别成立了军械修理厂、步枪厂、机枪厂。另几处厂房也在准备之中,这些工厂统称为军械联合制造厂。工程兵团的战士们在军械厂周围的大山里继续开挖着,挖出一个又一个世大的山洞,这些山洞成为新兵工厂的厂房。</p>

在出白鲁台往西北处45公里处,邓宏选下地址建起了一座军校,军校被命名为"北方陆军军事学校"。军校的初期筹办工作交给了李杰和炮兵指挥官郝冬生两人负责,军校刚有雏形时,李杰就已经挂了校长的大名,不过话说回来,这当然也是他们两人的老本行之一。</p>

修建军校是邓宏最为关心的几件事之一,没有正规化教育的军队是不可能成为强大军队的,这一点想法得到了李杰等一批高级干部的认同,军校从5月下旬就开始修建,9月下旬基本完工后军校宣布正式成立,里面的教职工包括96名英德退役军官、85名大学生翻译、李杰带领的16名军官外加160多名工作人员,北方军校招收的第一批学员来自于东北抗联常备军1-4步兵师的所有排、连、营、团、师正职军官。</p>

军校开设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高级指挥班、装甲兵科、通信兵科等。曾经有人建议设立骑兵科,这一想法被邓宏否决了"骑兵的未来在电影和小说里,而不在战场上。"邓宏的这一说法,让部分老兵听了有些沮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