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包山镇(1 / 2)

 40、包山镇</p>

包山镇说起来是个小镇,可真正到了这里周围一看,才发现是个背靠大山,萧条而无人的小地方。</p>

按照总司令唐大榜的命令,邓宏带着霍家队全体人员加上各种坛坛罐罐一起转移到包山镇已有两天功夫,这两天来,邓宏安顿好部下,转遍了全镇内部及周围地形,镇上显得很破败,很多空房无人居住,全镇上下不过000多老弱民众。</p>

人都跑那里去了?</p>

"唉,都是战乱给害的,鬼子兵从这打过、伪军也来过,加上各种杂类义勇军一次次过兵,这地方那还兴旺得起来。"</p>

说这话的就是留守包山镇的抗日救国军8队一部,分队长蔡坤,这个蔡坤年约0,中等个头,相貌平凡,九一八以前是个中学校长,事变后,自己拉队伍起来抗日,后来带队投奔了唐大榜。邓宏在和他交谈之中,感觉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前中学校长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忠君爱国的中国传统历史思维。</p>

"我中华泱泱大国,岂可受东洋倭寇之辱。"这样的话就是蔡坤嘴里频率最多的。</p>

受蔡坤的影响,他的部下8队1分队主要以年青大中专学生、学校教师组成,部队的总体文化素质相当高、抵抗意志较为坚决,作战较主动,军纪较好,全分队实力00余人,也正因为如此,蔡坤的部队在唐大榜的各队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p>

没多久,另一只部队也赶到包山镇,这就是唐大榜说的队降日军以后余下的兵力,这只部队在队司令带队出降时,在分队长周通的带领下拒绝随司令投降,甚至在县城内和队准备出降的人马发生了交火。</p>

分队长周通,年龄8,9岁,九一八以前是一位山林警察局局长,专职剿匪工作,在任时就以剽悍善战而闻名,曾经手刃数名悍匪,非常熟悉东北山区丛林地区作战,周通的部下主要由以前的东北政府各地警察、前军人、政府职员等组成,在队集体出降后,周通约束自己的部下1400余人坚守县城,得到了唐大榜的高度评价。</p>

现在,随着蔡坤、周通两部和霍家队的会合,包山镇这个小地方到是热闹起来,合并以后的霍家队一举达到8000多人的规模,实力几近一个步兵师。、</p>

各部安顿好以后,邓宏马上着手对部队进行初步整编,周通,蔡坤两部保持本部人马不变,但按霍家队的标准,将周通部改称为霍家队下属1支队,其编为个步兵营,蔡坤部改称为霍家队下属支队,其部编为个步兵营。</p>

另外,邓宏将原来霍家队直属的工兵排、警卫排、侦察排、卫生排、通信排等单位一律扩充为连级。</p>

借这次整编的机会,邓宏也对全霍家队人员进行了正规化的教育,重新拟定了一批新的制度,比如:内部一律不得再互相称为"弟兄,兄弟"之类叫法,而统一以"战士,干部"称呼;部队内部不得拉帮结伙,不得搞结拜兄弟,官兵要一致、干部,战士要确立能上能下的原则,要大力推广从战士中选拨干部,让战士们推举出干部;要更加严格的执行"七大条"。</p>

在一次全队连以上干部的会议上,邓宏当着大家的面说道:"大家要从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这只部队是在东北,在中国前所未有的部队,是真正的军队,是走向正规代,革命化的军队,不是那种旧式的,传统的拉帮结伙在一起的老式部队。"</p>

在这场全队人员整编中,邓宏没有向新并入的1支队和支队派出一个干部,到是从两个支队中选拨出一批人到霍家队各队中任职,比如从支队中选出一个叫田更生的连长到原霍家队第5营作了营长。</p>

人员调整改编完毕后,邓宏带着李杰等人亲自坐阵对1,支队全体人员进行了"四大项"考核,这四大项包括,五公里负重越野、400米障碍跑、投弹、射击。</p>

连续天考核以后,整个1支队合格率大约为0%左右,支队稍高点,合格率大约5%。"四大项"考核中,五公里负重越野、400米障碍跑,刷下大批人员。</p>

要练,要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