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改易州牧(1 / 2)

白马 11℃向北 0 字 2021-07-28

 洛阳。</p>

刘焉身为当今天子的皇叔,虽然眼光还是有的,倒是没有多少忠君报国的思想,这些时日以来,他便在凝思着该如何躲避眼下即将出现的乱世。他是汉鲁公王一脉出身,是汉高祖的后代,对光武帝子孙建立起的大汉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甚至来说,他更想由他自己来取代天子当上皇帝。不过从某些方面来讲,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他一直想图谋一地偏安一隅。</p>

时下,洛阳城内,天子病重。</p>

四地兵患不绝,宦官们同外戚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激烈,可是如果天子还在,这一切还有缓和的机会,但是,如果天子一旦驾崩,那么洛阳将会陷入千年浩劫当中。</p>

而这中很多人都看得真切。</p>

刘焉自知不是宦官一系,又不是外戚一系,也算不上党人,就连他这个汉室宗亲向心力也不深,所以连日来,他便四处访友,意图谋划如何出任四境。他曾任职南阳太守,又为汉室宗正,不仅德高望重,更是赢得很多门阀大家支持,他想走,自然有批人争相追随,这不他便聚集了一些旧识心腹。</p>

董扶、赵韪、吕常、吴素、射援、杜衡、刘公等人一众老友。</p>

其中由属董扶的地位特俗,他是大将军何进府邸的大将军掾,又是有名的谶言家,在洛阳,没有人不知道他董扶的名声,堪比襄楷、申屠蟠这些奇人异士。</p>

“咳咳。”痰嗖两声,打破面前的宁静后,刘焉抬头瞧着面前几人,回应道:“诸位都是我刘焉的旧识,今日焉聚集诸位不是为他,只因,天下将乱,焉想携家避难。”</p>

闻言,其中很多人都点点头。</p>

由属吕常、吴素、射援等人最烈,他们虽是出身名门,但并不是颍川、南阳那些豪门世家,如果洛阳真的乱了起来,他们的家族难免要受灾难。相比大名士,他们要保住全族的命运,还真是有些难。</p>

“君郎兄,要去哪里避难?”</p>

“本想去往交州,可是……你们也知道交州的瘴气很严重,路途又遥远,还有蛮夷不服王化。”说到这里的刘焉抬头看了看身旁的董扶、赵韪二人,回应道:“茂安兄建议我改为益州。”</p>

其实刘焉并未说出这中真正的原因。</p>

董扶对刘焉讲,益州有天子气。</p>

闻言,众人扭头瞧着董扶。</p>

董扶和赵韪本是巴蜀人出身,自然对家乡有向心力。所以董扶起身,回应道:“诸位可能不清楚,益州国富民丰,沃野千里,又地利险峻,我等大可不必惧怕他人来攻。”</p>

“可是,要我们举家迁徙,总要有个理由啊!”</p>

“这个……”</p>

“这正是我聚集各位老友的原因,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名正言顺的举家搬移。”</p>

说话间,刘焉已经坐立不住,起身不住的踱步徘徊,口中还不住的沉思着什么。</p>

“这。”</p>

听刘焉这么一说,众人彼此凝视,纷纷摇头不止,要想举家迁移他乡,定要要掌握一地的军政大权,否则,迟早会被人碰个头破血流。</p>

“依我看,去往益州最重要是的有兵权。”</p>

“兵权?”</p>

刘焉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可是自己文职出身,只怕想要带兵,天子也不会应允。</p>

“哎,听闻最近益州叛乱不止。”</p>

“刺史郗俭暴敛财政,引得四下反起!”</p>

说完,赵韪别有深意的望向刘焉。</p>

其实私下里,刘焉已经同董扶、赵韪相商过了,只不过他们想带走一批人,才好不落与益州本土土豪的势力,今天聚集府内上下人等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p>

最重要的是,他们上书,需要有人附和。</p>

这里宦官们和外戚都没有势力掺差其中,他们自然不会出言相助,真正要靠的还是自己这些人。</p>

“君郎兄,你说吧,到底要怎么做?”</p>

“对呀,君郎,你就别卖关子了,我们都等得不耐烦了。”</p>

“天下将乱,益州这个地方对我们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地方。”</p>

有人在旁鼓动,立刻便有人开始附和。</p>

见此,刘焉眼眸之中才划过一丝满意的神态,回应着面前几人,轻声道:“要不我们这样吧,大汉四境不安,各地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p>

话一出口,身旁的几位旧同僚便面面相觑,刘焉这个建议不是之前没有,两汉初期,是州牧为制的,后战事减少,为收兵权才去了刺史,甚至后来连内陆都取消了都尉这一职,眼下要是复辟州牧制度,对他们来说利益无疑是最大化。</p>

闻此,吴素拍案而起,称道:“君郎之言深的我心,即便我等不能去往益州,君郎之见对大汉来说无疑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