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六回 一朝惊悉(2 / 2)

总而言之,这五胡的兵马现在没动,主要还是因为天寒地冻不便行军之故,可是等到来春天暖事情就很难了。</p>

姜游收到这些全面的消息时人都惊呆了,因为他做梦都想不到时局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仔细的统算一下,辽东有六万,鲜卑有三十万,南北匈奴有二十万,乌丸还有十万,这就是近七十万的人马!七十万啊,就算是打个折扣什么的,一但五胡全面作动,怎么也会来个五十万左右。</p>

而五十万的五胡兵马,谁又敢等闲视之?什么中原雄师百万,那都是夸大的话,曹操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占了那么多的地头,现在全境的兵力总数也才不过六十万上下,而这六十万还要算上各地区的常备兵力,真正能调集起来的机动兵力并不多,更何况这些机动兵力,现在有八成左右都被曹操带去了长安与汉中一带与刘备争夺汉中?</p>

从汉中撤军返回中原,一般来都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即便是一路都急行军,最快也要一个月多些的时间才行,况且赶回来都会气力用尽,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恢复不了战斗力。可真正要命的,是曹操可没把五胡兵马放在眼里。对曹操而言,刘备才是他的心腹大患!要曹操在这个时候马上从汉中撤军返回中原并且布防,恐怕很难!</p>

再看看姜游这边。姜游手头的兵力是七万左右,其中两万多由荀攸带去了居庸关助战,镇守在右北平与天津的只有五万。而曹境的邺、南皮、蓟郡一线,总兵力只有八万左右,而且还要顾及各城、关的防务。不但能抽调集中的兵力不足,且若是南北匈奴也一并发难的话,居庸关以西的一带,如晋阳、河中、洛阳北部的壶关这些地区也都会成为战场。曹操如果不及时的从汉中撤中,那以中原地区现有的兵力,恐怕根本就不能在这些要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p>

再简单,搞不好到明年的春夏之间,五胡兵马一起作动,那五胡乱华的事搞不好真的会提前发生。</p>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这是姜游现在心中唯一所能想起来的一句话。</p>

与陈宫、徐庶等人计议再三,姜游最后决定先写一封急信派人送给曹操,希望曹操在了解到北境的危情之后马上放弃与刘备争夺的打算,趁着现在的天气尚未转暖,五胡兵马还无法进行调集时赶回中原并且进行相关的布防。</p>

另一头,姜游把右北平与天津的防务交给了徐庶与陈宫,自己只带了贴身的几百近卫急赴居庸关,把所探知的详情告诉了曹彰之后,希望再由曹彰写一封加急的信件交给曹操。毕竟自己话不够份量,而且搞不好还会惹得曹操生疑,但是由曹彰写封信过去,情况多少总会有些不一样。</p>

就在这个时候,汉中那里传回曹操的前线战报,曹操与刘备激斗正酐且稍处劣势,所以曹操反到希望曹彰能带领人马赶去汉中支援。众人一见此信全都没了言语,姜游在沉思良久之后却作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决定:</p>

“备马!我要赶去长安、汉中,亲自请魏公放弃对汉中的争夺,及时的调兵回中原!”</p>

荀攸一楞,急忙劝阻道:“夷州,此事万万不可!你身为一州之主,且今统军于北境,一但一朝有失,则南北两地夷州军兵军心必乱!军心若乱,又如何去抵敌五胡的数十万大军?”</p>

姜游摇摇头道:“这次的事情闹得太大了,我不亲自去与曹公面谈,只怕他根本就不会相信五胡游牧竟然聚起了如此之多的兵马……荀公,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做过什么像样子的事。现在我也都快五十岁了,如果真是想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我大可躲在夷州悠闲终老,可是那样的话,我这一生又有什么意义?”</p>

再环视了一圈众人,姜游撇撇嘴微笑道:“曹公是个聪明人,知道我对他有益而无害,所以不会取我性命的,最多也就是扣我为质好要挟夷州。若是扣我为质,曹公只会失算,我姜游总有办法能逃出来。如果是取我性命……我的儿女远比我要有出息得多,还有我那个宝贝妹妹人在夷州。在他们三个的手里,夷州只会更加强盛。再依眼下的时局而论,曹公若是真的对我不利就是在对他自己不利,我想他不会犯这种浑的……”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