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游道:“二公此来,难道也是想劝我打消北征五胡的打算?”</p>
荀彧摇摇头道:“并非如此其实我二人此来,是想看看姜夷州是仅凭着一腔热血冒然举兵,还是谋定而后动,以万全之姿出师北伐我二人同为大汉臣子,又岂能坐视五胡犯我大汉疆域而无动于衷?”</p>
姜游立时之间就来了精神其实姜游早有料到陈宫这些老班底的人物肯定会拼命的阻止自己北伐的打算,连带着也自然不会在北伐相关诸事上给自己出主意但是现在二荀表示支持,再以二荀军政方面的能力,自己能省下多少事来?毕竟自己军政方面的谋略能力不足啊现在太需要肯帮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的人了</p>
荀彧见姜游来了精神便问道:“彧亦知姜夷州绝非无谋之人,而今日在庙常之上,姜夷州显然对北伐之事已然有了定策,只是当时众皆反对,姜夷州你也是话不能尽现在彧斗胆问一下,姜夷州是打算如何去做的?”</p>
姜游顺手从桌案上摸过了记事本,开始诸条的细:“打仗打的是钱粮,也就是内政我觉得我们夷州内政方面没什么问题其实以前我在荆州混的时候,夷州的内政就一直是紫炫在代我主理,她的能力在我之上,而且多年下来,她这个雪郡主完全压得住人我如果率军远征,留她在夷州主理政事,完全不用担心什么”</p>
二荀头称是他们到夷州其实还只有四年不到,不过这四年不到的时间里,李雪有多厉害他们也是深有体会的</p>
姜游接着道:“现在的关键之处有二一是江东对我夷州一直都是面和心不和,我若率兵远征,夷州现有的兵力我起码要带走一半,剩下的兵力要防备江东只怕很勉强而且我夷州文强武弱,文臣长才比比皆是,可武将方面却只有高顺、甘宁、黄忠能上得了台面我出师远征,这三将我得带走两个,剩下的总领兵马恐怕会出纰漏”</p>
荀彧道:“士卒之事其实很好解决夷州有三十万北境居民,且大多都是因为兵荒马乱之年在乡土间无法自存才迁居到了夷州自古以来,人心大多依恋乡土,若非迫不得已,也不会轻易的就背井离乡今虽安居于夷,听闻乡土蒙难,心必不安所以彧相信姜夷州一纸榜文下,号召原北境百姓从军伐胡,应募从军者必如雨骈集,至少可得三万之众另外这些百姓原居于北境,习服北境之寒,兵至之时也不会有水土不服之忧如此算来,姜夷州单是夷州本土就有兵七至九万,取其一半赴北,留下的兵甲也足够防备江东”</p>
姜游头,并且提笔在记事本上记了下来其实这么浅显的事,姜游早就有想到,但是现在不能打击二荀的极积性是不是?</p>
动笔记完,荀攸则接上了话道:“除此之外,姜夷州若能在北境取一城郡立足,于时再传告北境各郡县,那么为五胡所迫却仍留于北境的百姓也必然会赶来相投我二人来时曾细询过长倩荀恽,他具言仍留在天津港口附近的流民不下二十万举旗一召,至少五万士卒唾手可得而夷州海运便利,要供给十万大军的粮饷实属易事所以攸以为姜夷州若欲远征,夷州本土的正规精锐不必带多,万人便已足矣”</p>
姜游皱了皱眉道:“我夷州治军一向贵精不贵多,而临时召募来的兵力虽然多,可是未经正规的训练,恐怕也派不上什么用场?”</p>
荀彧笑道:“姜夷州这也是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啊你兵至北境,难道马上就要北击五胡?我意以为,夷州至北境要先取城立足,然后兵不应急出,而是当稳固城池、安抚郡民,同时确保海港通畅,以保证大军就食无忧单是要做到这些,姜夷州你就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一年之中,夷州兵可重习北方气候,募之兵也可于时整训另外对就近一些的地域,可着偏将校尉提精锐偏师巡警戒备,但遇五胡游骑便于是格杀如此一年过后,姜夷州你的立足之地已拥军数万,有如此军势,寻常五胡又岂敢来犯?境既得宁,归投百姓也会日多,于时再授民田亩,励其农耕,此境钱粮自足,多少也可以减轻夷州的海运之劳”</p>
姜游消化吸收了一下荀彧的话,随即恍然道:“我明白了文若公的意思,是要我在北境取得立足之地后不要急于出兵建功,而是应该稳扎稳打,先为不可胜?”</p>
荀彧道:“正是如此征讨五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若急于求成,即便是一战大胜,也不过是使北境稍宁而已,再以姜夷州的国势而论,打得太急也只会自损国力,搞不好就会被江东趁虚而犯”</p>
姜游头道:“看来第一个立足真的很重要那么二位认为,取哪里立足最好?”</p>
荀攸道:“自然是天津秦皇岛一带哈以后瓶子就不多提醒了,那里是与夷州的商贸重镇,曹公本就有留重兵把守,而且北境流民甚多只是想取天津立足,恐怕曹公不会答应以势而论,略成之时夷州你在曹公背后拥军数万,这换作任何一方的诸候,都是会令他们心中不安之事”</p>
姜游沉吟许久,忽然沉声道:“我本意也是想取天津立足,但是不想和老曹生什么冲突,不然的话我和老曹打起来,岂不是让五胡捡了便宜?罢了,过几天我就带上陈笠乘船去一趟徐州,看看老曹肯不肯和我见这一次的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