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三回 养光韬晦(1 / 2)

 汉建安四年,三、四的春夏交替之间。</p>

官渡之战作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人们注意的往往只是最关键的官渡鏖兵与火烧乌巢,却因为这些主要都发生在建安五年,就往往会忽略老曹对官渡之战的准备,其实从建安四年的年初就已经开始了。</p>

如果仔细的查看一下当时老曹的战略布署会不难发现,老曹在击破吕布之后将徐州的州治迁至军事重镇彭城(就是现代的徐州市),完成了许昌东面的门户安置,只需少量的兵马就可以挡住来自于袁绍拥有的青州方面的攻势;</p>

在班师许昌之后,老曹几乎是没有作任何的军队休整,趁着袁绍仍在与公孙瓒交战的有利时机,马上就对昌邑、临河、射犬这些亲袁派的地区发动了攻击,并在攻下射犬之后留了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而这一连串的攻势规模什么的虽然不大,实际上与洛阳、虎牢关等重镇连成了一体,也就是完成了许昌西面的门户安置。</p>

东西两则的门户既已完成,只需少量兵力就可以防守住袁绍可能会发动的迂回攻击,那么老曹就可以集中主力部队,在预定的主战场官渡与袁绍进行即将到来的决战。(PS:本瓶不怎么懂军事,这里也完全是对着地图册在乱,精于此道者请勿较真。)</p>

当然啦,这些事与咱们的酱油猪脚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经典战例什么的,如果是挂在嘴边固然是会令人心旷神怡,可能也很想亲身去体验上一番,但姜游这八年的穿越生活下来,虽实际上也没经历过什么战事,却深知战争其实是有多么的残酷与可怕,绝不会像看看书、看看影视那样令人心潮澎湃、热血上涌,能避开还是尽量的避开为妙。</p>

再者了,自己目前在老曹这里是什么处境?白了就是个处于半软禁状态的俘虏与被绑票人仕。如果不是有着几分被利用与被勒索的价值,早都被老曹给砍了的可能都有。一但有机会,那当然是越早脱身越好,体验经典战例的事就还是免了吧。</p>

不过姜游很清楚,这个时候越是想脱身,在明面上就得表现得越不想脱身才比较合适。一开始姜游是选择了终日都游手好闲的姿态,在许昌城这里逛逛、那里玩玩的,但仔细想想这样可能不太合适,没准会让老曹以为他是在寻求逃跑的机会,那样麻烦反而更大。</p>

偶然间听刘备正在府坻的后院翻整土地准备种菜,姜游就忍不住狠狠的扇了自己几个耳光,心这里明明有可以借鉴的人物,自己却还犯着这种浑。而且不止刘备本人可以借鉴,刘备的儿子阿斗也是个很好的借鉴目标,那句“乐不思蜀”可是为刘禅带来了一生的平安。其实简单就是一句话,自己眼下得弄像样的事情做,让旁人认为姜游有在许昌定居下来的意思才行。</p>

学刘备种菜?那是吃饱了撑的。根据自己身为蔡邕弟子的条件,姜游是把自己定位在了文人的位置上。逛了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就整天在府坻里几乎是足不出户的“埋首于经卷之间”……老曹不是爱书吗?蔡邕原先的藏书姜游也读过不少,有很少的一部份也能够比较完整的背下来,实在不行让李雪找蔡琰帮忙再转发过来也一样。</p>

还别,姜游这一抄书,老曹那里也来了兴趣,曾经抽空来过姜游这里两次,同时还顺走了姜游翻抄出来的几卷书籍。不过在这件事上姜游也闹过糗事,就是老曹向姜游问及书文中的文意时,姜游除了摇头就什么都做不了,毕竟背书、抄书是一回事,解文意可是另一回事。</p>

面对老曹的发问,姜游只能是干笑着自己在蔡邕的身边当徒弟仅仅是当了一年而已,一部份的书卷能够勉强的背下来已经很不错了,也没来得及向蔡邕求解,蔡邕就已经亡故。现在自己的生活相对来安定了不少,又不像之前在连云滩一天到晚的要忙于政务,终日都清闲得很,那不如把这学问方面的事重拾起来。</p>

因为姜游的解释还算得过去,老曹也懒得去深究太多。不过姜游本人在送走了老曹之后却猛然想起了一件事,当夜就赶紧的接通了与李雪的通讯,要李雪火速的查一下有关郑玄的资料。</p>

当初姜游带着蔡琰、韩柔抵达徐州并且一度将二女交托给郑玄代为照顾时是兴平四年(195),后来于次年的建安元年(196)的年初,郑玄受孔融的邀请返回老家高密。</p>

当时姜游已经成为了赣榆县令,并将赣榆、朐两县的县治迁去了连云滩。郑玄返回高密时多多少少的要从赣榆县的北部边境路过,姜游还带着蔡琰、韩柔去给郑玄送过行,毕竟姜游一行人受过郑玄的照顾,而且还是姜游与蔡琰之间的媒人与半个老师。</p>

后来李雪的船队从夷州归还,姜游还特意的另行差遣中、型船支带着不少夷州土产,由海路进入胶州湾抵达即墨,再从即墨向西前往高密送给郑玄尝尝鲜。当然啦,这么做除了向郑玄表示尊敬之外,也可以顺便的让姜游手下的那人练一练驾船。</p>

不过在建安二年的春夏之间,袁绍命袁谭对青州发动攻势,并围孔融于昌邑。郑玄因为是受到孔融的照顾,就派其子郑益率领了部份家兵去支援孔融,结果却是郑益战死。之后总算是因为郑玄的名望够高,袁绍也不好为难郑玄。而郑玄当时都快七十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使他更加的埋首于经卷之间,不愿再过问世事如何……</p>

郑玄那边的事与姜游这里的直接关系并不大,甚至可以完全没有。再姜游在那段时间里自己都忙得要命,顾首就顾不着尾的,哪里还管得到郑玄那边的事?可是现在被老曹软禁在许昌,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大把大把,李雪那边又已经成功的抵达了夷州,姜游就猛然的想起来,为了夷州今后的发展,夷州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这种“宝”。而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郑玄是最合适的,也是唯一有可能弄到手的宝。</p>

很快的,姜游就得到了李雪的回复,是袁绍在建安五年(200)官渡大战的前昔,为壮声势与争取民心、士望,叫袁谭逼迫郑玄随军,郑玄于无奈之下只好抱病而行。然后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是年七十四岁。</p>

</p>

姜游算算时间汗可就下来了,马上就要李雪以最快的速度整备好船队返回连云滩。除了原定的派人来许昌向老曹献贡与买赎之外,一抵达连云滩就另分出一队的人去劝郑玄迁离高密以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之祸,由即墨登船迁往夷州。</p>

之后李雪向陈宫等人征询意见,陈宫对姜游的想法是表示十二分的赞成。郑玄那是什么人?得夸张就是当时士子阶层心目中的圣人。要是真的能弄到夷州来……当然在夷州发展的初期是不敢声张的,不过在夷州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把郑玄在夷州的消息放出去,对夷州的人口吸纳、士子阶层的笼络、人才的提供都有着不可诂量的巨大作用。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不抓住这个机会那就太可惜了。</p>

李雪当机立断,马上就命令糜贞加紧船队方面的准备。最后是在建安四年的二月中旬,东南季风大起之时,由陆幽率领的船队离开夷州赶回连云滩。而在姜游这边,则找了个机会把卖笛子的徐哲给叫到了身边,表面上是要徐哲帮姜游制作一大批准备用来抄书的竹简,暗中则是把一些关键的事告诉了徐哲。姜游这是看中了徐哲的能言善辩,劝郑玄的事就准备交由徐哲去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