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四回 软刀子(2 / 2)

一念至此,蔡琰的心中也就暗暗的拿定了主意,也就是这曲《雨》一定要由自己之手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绝不能让姜游这个不尊重音乐的人胡乱的毁了这么好的一首曲子。除此之外,蔡琰对姜游的好感度-10……又有扯了。反正之前蔡琰还只是有些看不起姜游,而现在又多出了一份对姜游有这么好的音乐天赋却不知道好好把握、尊重音乐的恨意。</p>

恨意既生,蔡琰便觉得应该好好的教训教训姜游才行……还是那句话,别以为蔡琰有病。之前有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万分尊崇,容不得旁人抵毁污蔑的事物,而貌似人类历史上的宗教战争,也往往都是这么打起来的。相比之下,蔡琰只是想的教训一下姜游,其实已经是很轻的了……</p>

秀眉稍稍一皱,很快蔡琰就计上心来。玉指轻动间,一曲不知名的曲乐便拔弹了出来,曲过之后蔡琰便向姜游问道:“先生觉得此曲如何?”</p>

“哎……还好吧,不过嘛……”典型的大马虎眼托词,其实姜游根本就没听懂。</p>

蔡琰轻叹道:“不瞒先生,琰也曾以雨为题而谱下此曲,但却远比不上先生的这首《雨》,琰愧感不如矣。不过先生,这一曲亦是琰身在雨中时忽生感触所谱下之曲,与先生今早观雨时心生感触而谱下此曲之心境可谓颇为相似。今日里忽得先生佳曲却并不尽全,琰心中焦急,却又于焦急之中忽发奇想……”</p>

“忽发奇想!?”一种很不好的预感突然之间涌上了姜游的心头。</p>

再看琴亭之中,蔡琰已从屏后转了出来。姜游呀然望去间,虽然仍旧隔着两重帷幔,却仍然能勉强的看清那婀娜多姿、无比秀丽的身形;至于面容虽然看不清楚,但两重帷幔所造成的那份朦胧美感,反而更令他……心痒难熬?总之姜游能够感觉到,幔后之人,绝对的能当得起“倾国倾城”这四个字。</p>

他这里略一楞神,幔后的蔡琰已向姜游盈盈拜倒道:“蔡琰斗胆,想请先生在这雨中一游,或许这朦朦细雨落在先生的身上,能忽然唤出先生胸中的灵感,进而将此曲补善、补全。琰自知此愿无理太甚,却望先生念在琰求曲心切的份上能慨然应允。琰无礼,且在此先行拜谢了!”</p>

“…………”姜游无语到了极。此刻的姜游,除了想抬起手来狠狠的扇自己十几二十个耳光之外,还格外的想冲进亭里去把蔡琰一把推/倒然后再怎么怎么地,不过无论是扇自己的耳光还是冲进亭去推/倒蔡琰他都不能去做:</p>

“我靠哦!她这意思是要我去淋雨,并在淋雨的同时看看能不能催发出灵感……我X!我干嘛非要盗别人的版呢?早就听盗别人版的人没几个好下场,看来这话不假啊!”</p>

拒绝蔡琰的请求?姜游真开不了这个口。还是那句话,人蔡蔡是姜游的大老板的女儿,现在这么低声下气(?)的请姜游做事,你姜游要是一口回绝了的话,那你以后还想不想在蔡邕府里继续混下去?就算再不愿意,你姜游好歹也得做做样子,那样的话就算写不出曲子来,别人也不会再多什么是不是?毕竟很多时候,门面功夫也是一定要做的。</p>

哑然之中,姜游抬头看了看天,正巧此时一阵风吹来,却吹得姜游打了个的冷颤,连带着身上也起了鸡皮。再看看仍拜伏在亭中的蔡蔡,姜游于无奈之下只能头:“大、大姐有命,姜游不敢不从……哎,能不能给我把伞?哦,蓑衣也行啊!”</p>

拜伏在亭中的蔡琰,嘴角暗暗的向上一扬,语气却显得十分郑重:“先生请恕蔡琰无礼,此举便有如‘责之深、切之痛’,先生若不去切身体会,胸中灵感又如何能激得出来?蔡琰无礼太甚,还望先生海涵。”</p>

“……好、好吧,我试试,但、但我不一定会有灵感冒出来……”</p>

蔡琰暗笑道:“琰亦知此事实难强求,现如此已是苛难于先生,先生愿一试,琰已不胜感激,事成与否,琰不敢强求。只稍奢望先生能灵感忽至,善全此曲。”</p>

“……好、好吧。哎,我、我再呆在这里只怕也不方便,所以、所以我还是在府中四处多走走吧……”</p>

姜游转身就想开溜,蔡琰却急唤过了亭中两厢的两个侍女,明明白白的交待道:“现在离傍晚食尚有两个时辰,在此之前你们务必要跟住先生,先生若有所需,切不可怠慢。至食之时,你们再来禀我。”</p>

“诺!”</p>

姜游见状暗叹一声,知道今天这雨自己是淋定了,这不蔡琰连监视自己的人都派过来了吗?而此时此刻,姜游自然也有在猜测蔡蔡是不是故意的在整自己,连带着心中暗道:“我靠啊!如果蔡蔡真的是在整我的话,那我可得自求多福了!别的就不多了,她这手捅软刀子的水平……高,实在是高!我挡都挡不了,还偏偏发不了脾气……”</p>

(《草根三国传》预定为每日两更,每更一般为三千或四千字左右,每天大概就是六千字打底吧。偶尔瓶子碰上什么事要出门可能会只有一更,但会在每天的更新中清楚。再按目前本瓶的作息时间,每天的更新是在早上九至十二之间。</p>

末了请大家支持这本草根。有票的砸票,没票的也麻烦你去书评区里留个脚印,谢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