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坤仪公主】(2 / 2)

但是令他担忧的事情又来了!她乃是大明先帝的后裔,又是大顺朝廷要抓捕的重犯,因为之前大顺帝以为她死了?所以才让人抬尸体给周国丈府的,如今她还活着而且又非自己的亲皇孙女,因为坤兴公主生母是明王顺贵妃。

然而明嘉定伯的二女儿明周皇后,只是生有一女那就是明坤仪长公主:朱媺姉,不过她早已嫁入民间穷苦人家为妻,丈夫是京城外一个卖豆腐的百姓名为:卫显,由于明坤仪长公主出生在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也是父王明信惠亲王崇祯帝:朱由检,即位的日子寓意比较美满,给刚即位的明毅宗与明周皇后增添了几份喜悦,因此她从小就受到母后明信亲王妃帝后:周玉凤,的疼爱慢慢的任性妄为。

在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年仅3岁的明坤仪长公主由于比较贪玩,故此经常要宫女们哄她开心,每天都要变着法的耍花样,什么皮影戏、斗蛐蛐、踢毽子、踢球、唱戏、扮鬼脸、骑竹马、荡秋千,她都玩过,可都是玩几日便没了兴趣!

有一日紫禁城内廷寿安宫的宫女们,得替皇后和嫔妃们采购些宫中日用品需要出宫,这一幕正巧被年仅5岁的明坤仪长公主发现了,小小年纪的她竟然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出宫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随行的宫女们哪敢让长公主殿下私自出宫啊!都一个劲的摇头拒绝,怎奈脾气任性的她说不过宫女们,便大哭起来还坐在地上翻滚。

这可急坏了宫女们她们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要是被人看到就不好了!但又不能带长公主殿下出宫,急中生智的宫女们就想到了换装?因为宫中时常都会有出入宫外的人员,比如南北镇抚司锦衣卫、僧录司和尚们、道录司道士们、太常寺官员、光禄寺官员、教坊司、尚衣监、尚膳监等人员都需要时常走动于宫内宫外的。

所以宫女们就打算利用这些人员出宫,由于宫女们与教坊司的舞姬们身型并无太大区别!而且教坊司舞姬们也需要出宫去置办新的乐器,故此宫女们就混入她们当中趁机带着年仅5岁的长公主殿下第一次出宫。

出内城过了外城右安门之后,长公主殿下算是彻底玩疯了,京城沿途街道上的东西,对她来说真是太好奇了,有卖书画的、有卖瓜果蔬菜的、有卖馒头包子的、有卖古董玉器的、有卖瓷器木偶的。

面对街上好玩的一幕幕她简直看傻了眼,径直跑去一个卖陶瓷娃娃的货摊前面,拿起可爱的狐狸娃娃笑着说道“这个本公主喜欢,嘻嘻!”

站在货摊前面的老板见状吓懵了,他立刻夸赞道“你是哪家的髫童?喜欢这个娃娃吗?不贵才3枚铜板,快让家人送。”

这时有三个身着凤尾裙跑过来的女子,气喘吁吁的说道“长、张千金不能乱跑的,要不然就得回去了。”

听到这奇怪的语气不免让长公主殿下觉得好奇?她笑着问道“张千金是谁啊?”宫女见状连忙抱起她捂住嘴,并递给老板半钱铜板让他拿着,还对他说“今天的事就当没发生过!”

实际上是不想身份暴露,可被宫女们抱起来的明坤仪长公主却一个劲的哭喊着,还捶打宫女的肩部并喊道“快放本公主下来!你们这是要造反?”无奈之下宫女只能忍耐着继续往回走。

在转过市集街道时明坤仪长公主好像看到了什么似的?突然安静下来不在闹腾,而是直接远处说“我、我要这个东西,本公主要这个!”

因为声音有些大惊动了路人,他们看向抱着髫童的女子,用另类的眼神以及语气小声议论道“莫非这个髫童被家里人给惯坏了?居然自称公主?要被官府知道可是要杀头的。”

尴尬的宫女们连忙看向长公主殿下安慰她别闹,但她却说道“哼,给本公主那个东西,本公主就不闹了。”

宫女只得走过去拿起风筝,爽快的付钱买下在带着长公主殿下去了郊外,她们觉得这样应该没有人发现自己了吧?但为了安全起见她们只在离市集不远的一处开拓平原地带放风筝而已。

从小生长在宫外的她们对于放风筝自然是比较熟了,对于风筝怎么起飞以及抛线都很熟练,使得风筝一下子就被宫女们放飞到了空中,手中的线轮还不断地牵引向顺风点放开。

看着风筝飞到天上长公主殿下很是兴奋,她对着奔跑的宫女说道“好玩,本公主也要玩,快拿过来!”

于是宫女们就教她怎么拉线以及控制风向,保证风筝能够在空中飞得高不易落,聪明伶俐的她一教就会,直接拿着风筝线轮上手现场操作,飞得比宫女们还要高。

不过长公主殿下还太小了力气不够,使得飞高了的风筝力度不容易控制,一下就飞向了前方,惊得明坤仪长公主连忙让宫女们过来拉线。

谁知这时起风了轻轻吹过导致风筝被吹到,山坡边的树枝上还把线给缠住弄断了!刚刚提起兴趣的她瞬间就跌倒了谷底,一生气坐下来又大哭了!

为了安慰长公主殿下,宫女们只得带着她去找风筝,根据线轮的引线她们慢慢找了过去,发现最终风筝落在了一棵百年老杏树的枝杆上面挂着。

从远处看过去这棵老杏树枝叶繁多,而且轮廓大树身比较长,很难爬到上面去拿风筝,若是用树枝或者石头去扔那么几率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