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支援朝鲜】(2 / 2)

12月11日,明神宗赐封明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宋应昌,为「辽东经略」总管辽东都指挥使司以及李氏朝鲜王国军务,并与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如松,一起率军4万3千人开始东渡进入李氏朝鲜王国救援抗倭。

另外明神宗又从全国各地五军都督府所辖的都指挥使司中调集了4万4千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铁骑1万人、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8千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精骑8千人、北直隶永平府蓟州镇5千人、保定府大宁都指挥使司精锐步兵5千人、浙江都指挥使司戚家军步兵3千、四川都指挥使司5千人,做为后续部队向李氏朝鲜王国出发。

同时明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石星,又在京城发布消息招募能说大和语的通事,毕竟大明自嘉靖二年起就断绝了与幕府的通商及来贡,故此全国之内懂大和语之人很少。

此举却被明鸿胪寺主簿:赵士桢,府中仆人收留的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兴府平湖县人士:沈惟敬,前来应募,当即就被明兵部尚书授封为假的御倭游击将军官衔兼通事,送往东征大军麾下。

直到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初6日,抗倭援朝的明军们才顺利渡过鸭绿江抵达李氏朝鲜王国平安西道平壤府。

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东征提督:李如松,请求明辽东经略兼兵部左侍郎:宋应昌,以通过假意和谈的方式向幕府倭寇发去,用来麻痹平壤府守将幕府第一军左副将:小西行长,并派出明御倭游击将军兼通事:沈惟敬,前去幕府倭寇军营中和谈。

年逾花甲之年的明御倭游击将军,孤身一人单枪匹马入贼营,他除了向幕府第一军左副将责问;幕府军队为何无故对李氏朝鲜王国进行侵略?

除此之外,他还与幕府第一军左副将讲和,约定双方停战五十日。

没想到幕府第一军左副将见他比较有诚意居然答应了,但是明军又给什么好处呢?关于这一点明御倭游击将军则是不断忽悠,就这样双方谈判失败!只能往来递交书信继续谈。

当天晚上,小队幕府倭寇军出动了800人夜袭明军大营,惨遭明军1000名火箭手的强大火力狙击,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寥寥几十人侥幸逃生,让倭寇了解到了天军势不可挡的面目,对谈判有了认可。

正月初8日,辽东都指挥使司关外的建州左卫女真部派遣使者来朝,一是为了向朝廷进贡,二是向替大明天子皇帝陛下分忧解难(实际上是图谋不轨)想打听点消息。

因此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佟努尔哈赤),就直接上书给明兵部尚书:石星,请求主动率军赶赴李氏朝鲜参战抗倭。

朝廷群臣们得知消息后,对此非常欢迎,甚至有些官员们还认为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依靠明宁远伯:李成梁,麾下李氏家族其势力大增,再加上建州女真八部拥有骑兵三万、步兵四万,以远远超过正常大卫兵力,正式步入了行都指挥使司乃至都指挥使司和总镇的兵力了。

再加上建州女真左卫民风彪悍,善于骑射,故此很多文臣武将都建议应约征调建州女真三卫兵力。

不过李氏朝鲜君臣们却非不高兴,反而惊恐万分?因为建州女真八部原本就与李氏朝鲜互有征战,此次又有幕府倭寇跨过图们江入侵兀良哈野人女真部以及建州女真八部,所以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是要行报仇之意。

便在朝贡大明帝国之前就写了书信,事先递交给了李氏朝鲜,宣称会发兵前去搭救,不然李氏朝鲜必亡国矣。

但是李氏朝鲜群臣们却认为建奴鞑子们出兵李氏朝鲜王国,名为援助,实则另有所图,李氏朝鲜户曹判书:李诚中,则建议道“朝鲜语:老乙可赤出来之事,不可不速拒,还请殿下立刻上书大明天子勿放酋奴。”

结果李氏朝鲜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立刻就上书传递朝廷,表示不愿意接受建州女真八部的援兵。

另一边在李氏朝鲜王国战场上,趁机与敌军和谈之际,明军大规模集合起来突然出击开至平壤府城下,与李氏朝鲜军队一起包围整个平壤府附近关卡。

这让不明情况的幕府第一军左副将,还以为是因为误会而导致的谈判破裂?但士兵来报四门皆看到大明帝国大军云集,各类火炮、战车都已经架好。

才让幕府第一军左副将意识到战斗已不可避免,平壤府攻防战也就此打响。

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东征提督:李如松,以明东征左副总兵兼辽东都指挥佥事:杨元,率领中军一万零六百三十九人、在以二弟明东征右副总兵兼蓟州镇总兵:李如柏,率领左军一万零六百三十二人、明东征左参将兼广东右卫总兵:张世爵,率领右军,以及麾下的明蓟州镇左参将:吴惟忠,带领的南兵3000名总共一万零六百二十六人开始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