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八章 上官黎,真古之君子也!(求票)(1 / 2)

隐相 水叶子 0 字 2021-07-27

 与那人说完话,依旧是郑岳将他带下去妄置,唐相整整衣冠后到了前面的书肆,微笑着拱手团礼向陈一哲及众名士告罪。</p>

亲自走进弘文印社,亲眼目睹了印社所出的书籍后,众名士对他的态度自然又有了不同,然则受刚才那消息的冲击,此刻众名士便是想要亲热也实在不能够,拱手还礼之间脸上都有着抹不去的忧sè。</p>

弘文印社对于刚刚成立的清音文社实在太重要了,而文社办的好坏又与众名士们的声望与利益紧密相关,所以此刻当印社出现危机时,众名士难免感同身受的担心起来。</p>

润物无声之中,唐松已凭借着弘文印社与江南士林的核心翘楚们扭结到了一起。</p>

不等唐松行完礼起身,张旭先已上来把住了他的手臂,万方等六印社已经联袂降价售书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上官,现在还弄这些虚文作甚</p>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完张旭的绍个唐松悠悠一声长叹后,仍旧向众名士行了一个完整的团有匕。</p>

见他年纪只在弱冠上下,但遭遇这等大事时脸上却看不到半点惊慌失措模样,且礼仪一丝不苟。众名士们嘴上不说,心中却暗道此子遇事能静,果然是修身有得,诚为可造之材也。</p>

罢了陈一哲摆摆手,柏高说的是,现在的确不是多礼的时候,有什么处断你尽管去做便是</p>

闻言,唐松笑了笑,既然本城所有的印社都已降价售书,我弘文岂能例外</p>

言罢,招手唤来了经郑岳选中的书肆管头,冲刻书写布告,本印社一应书籍同样折为八成售卖</p>

管头躬身应命而去后,唐松边束手邀客,请众名士往书肆后的小院落奉茶。</p>

这些名士们一走书肆内越来越多的士子们不约而同的长出了一口气,随即便有议论声纷攘而起。其间颇有几个与周青因会文相识的本城士子凑了过来,打问适才这些个名士们都说了些什么。</p>

周青敷衍了几句,见他话中得不着什么有用的东西那几个士子便开始好奇猜测起唐松的来历。</p>

这实也怪不得他们好奇心太盛,奕在是唐松太显眼了。</p>

面对云集而来的江南名士,任是换了那个士子都不免会心生紧张,但那年龄只在弱冠上下的唐松却与他们应答无碍,丝毫看不出半点拘谨来。</p>

这已是极让人讶异,更加想不到的是众名士对唐松的态度居然也是极亲热,全没有他们漫游拜会时常会遇到的拿捏身份景象这一鼻都太怪异,太过于违反常规是以众士子们就难免好奇揣测。</p>

猜测了一会儿也没个头绪这几个士子见周青一脸凝重遂有人出言追问。</p>

我是为此印社而忧啊周青叹息未尽,本书肆降价的消息已经传开,眼见印刷装帧如此精美的水天精藏书卷居然一降便是两成价格,越来越热闹的书肆内顿时起了一片的欢呼声。</p>

众士子们已经看过,这家刚刚开张的弘文印社内所有书籍价格与万方等六印社皆是差相仿佛,譬如同一本文心雕龙,书价之差只在三五文之间,但书的好坏差异却足以倍计此刻又降两成,那此书肆中的书买起来可就太划算了。</p>

欢呼声中,便有士子向周青笑道:周兄你听听,降价了,何必杞人忧天</p>

越是降价,越是可忧周青又是一叹,诸位皆是士林人物,焉能不知书弘文印社所出之书论价与万方诸社相同,但精美足倍之。越是精美估本越高,利钱自然也就越薄,其利本薄,却又一降两成,长此以往,如何支撑越卖亏空越大,最终必然难以为继</p>

言至此处,周青轻轻拍了拍手中的书卷,吾所忧者非为弘文印社,若其真到难以为继时,以后却向何处买这等水天精藏</p>

随着周青的言说,那几个士子脸上的笑容慢慢敛没无形。这本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一时书肆内又有许多读书人醒悟过来,本是欢乐的气氛渐次消失。但与此同时,它却带来了一轮疯狂的购书狂潮。</p>

弘文印社或许就要支撑不住,这样精美的水天精藏书卷极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了,现在不买更待何时</p>

人同此心,心同此念,霎时之间,刚刚开张的弘文印社之书肆内掀起了一股风暴,他们那里还是买书,分明就是放抢</p>

在如此炽烈的气氛下,脑子就容易热,原本可要可不要的书也都纷纷买了。店里的这种风暴又不断吸引着路过的读书人,并迅如涟漪般向整个扬州城扩散开去。</p>

就在书肆内的管头并伙计们忙碌不堪的时候,书肆后那个雅致的小院落里,唐松刚刚安抚住众名士们如同周青般的忧虑,说起了另一个话题,敢问哲翁,文社的晓谕告示可拟定了</p>

陈一哲点点头,从袖中掏出两页折叠极其精细的竹纹纸,这是近几日我与众人商议后的定稿</p>

唐松接过来细细看完,良久未置一词,见他如此,众名士中有人问道:小友以为如何</p>

好文字唐松赞过之后方道:只是在下尚有一妄言,请诸位姑且一听</p>

从读书之论到饮酒之论,再到这弘文印社的开张,唐松每有言行必定出奇,这一点众名士之间已多有言及,此刻见他如此,纷纷留意而听,有座次稍远的甚至还起身离座往前走了几步。</p>

唐松轻咳一声后朗声言道:此告示诚为佳妙,振江南文运提携后进之良苦用心天日可鉴,感人至深。然稍有遗珠之憾者,是为主张不明</p>

闻此言,陈一哲并众名士面1u疑huo,主张不明</p>

是,有哲翁为大纛,各州翘楚名士共襄盛举,江南士林之菁华可谓尽入清音文社矣。这等前所未有,也必将留名于后世的大文社焉能没有自己的文学主张</p>

响鼓不用重锤,只这短短两句,众名士顿时明白过来。是啊,前几日怎么把这事情给忘了</p>

见众名士们如此,唐松微微的笑了笑。文社文社,毕竟是要以文为主,似清音文社这般根基如此坚厚的庞然大物若只是出几并好作品实在算不得什么,它必须在理论的层面有新的创见与主张,惟其如此,它才能与别的文社彻底区分开来,而不是仅仅只有一个大字。</p>

这就如同要成军先定旗一样,以清音文社的背景,其所立之旗就必须是纛旗王旗。</p>

归根结底,唐松提出的是个占据制高点,重立风潮并进而使清音文社能够抢夺整个天下文坛话语权的问题,虽只是短短几句话,其间的野心却是昭然若揭。但他的这份野心却又正合了度中众名士的心思。</p>

清音文社毕竟是江南士林菁华的大汇聚啊,其成立的初衷正是为了对抗北地士林,冀图改写当前南北文运之争的结果。</p>

在这等背景下,唐松提议间流1u出的野望恰与清音文社成立的背景不谋而合。</p>

沉吟了一会儿后,名士们开始言讨论,最先开言那人迟疑声道:而今珠玉集风縻讧南,我等何不将批驳曲子词立为清音文社之主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