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七:突兀之感进眼帘(1 / 2)

 忙,伊金市英顺药业项目部非常的忙,忙到外人看起来像是在吵架一样。

伊金市英顺药业投资项目部本来就非常繁忙,再加上员工人数有限,这让有很多员工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工作。

现在评审小组的到来,又无形之中加大了项目部的工作量,所以这就更让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忙上加忙了。

没办法,就算是忙不也得忙吗?生活可没有那么如意,况且清闲的工作能赚得了钱吗?

没错,你别看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工作繁忙,有人甚至一人担任两份工作内容,但英顺药业给的工资高啊。

虽然英顺药业没有说一个人干两份工作就给两个人的工资,但起码是给了一个半的工资的。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士,在如此高工资的福利待遇之下,这些员工虽然有怨言、有抱怨,但依旧在坚守着岗位。

也许你会觉得替他们不值,你认为凭什么干一个人的活只给两个人的工资,这难道不是剥削吗?难道这些员工不知道反抗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只有权衡利弊后的无可选择。

在任何一个时代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者说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大都对现有的工作不满。

英顺药业的这些员工当然也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更知道英顺药业的确是在过度使用他们。

可退一步讲,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而留在英顺药业则还有着在相同工作强度下更高的工资。

这是这个社会的常态,我们很多人愤恨着公司无休止的加班,以至于听到新闻报道中关于加班的新闻就开始抱怨甚至是责骂这家公司的无情。

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很多的人是希望加班的,而且是希望加班越多越好。

如果你问为什么,那原因很简单。

因为加班有加班费,而很多人是靠着加班费来保证生活的顺利进行的,所以这些人就是希望加班的存在的。

生活在人世间,我们总是从自身的认知出发去考虑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观点总是会带有着主管存在。

就如王晋一样,他的内心深处早就给英顺药业定上了有捷径可走的印记。

所以虽然王晋会给英顺药业的此次评审开绿灯,但王晋还是想准确的知道英顺药业的这条捷径是不是康旭东。

评审小组的人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英顺药业项目部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另一部分则跟随着王晋,前往了英顺药业在纳林镇的工程项目地。

路上刘然给王晋介绍着英顺药业总体工程的各项情况,其中刘然也提到了日后药厂建成后的主要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

从伊金市英顺药业项目部到纳林镇的工程处有着70多公里的距离,开车需要接近两个小时。

2个小时的路程对于王晋来说改变是巨大的,因为这一路走来王晋亲眼看到了这一片地区的荒凉,哪怕就是他们车子所走的路况也是极其差的。

崎岖不平的道路让车子上的人晃来晃去,这让上了年纪的王晋着实有些受不了。

“刘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王晋把目光从窗外的黄沙大风中转到了刘然的身上“不知到方不方便,所以别介意。”

“王主任您尽管问”刘然和王晋眼神相交了。

四目相对,王晋一脸疑惑的开口了“从我对伊金市的情况了解所知,以及这一路走来的情况来看,我实在是不明白贵公司在伊金市投资的原因是什么?”

没错,刘然身为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他虽然天天搞的就是经济的改革发展,但他也看不出英顺药业在伊金市投资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按照王晋自己的判断来看,英顺药业根本就不该在伊金市投资。

“哈哈哈,王主任您这个问题问的的确是一针见血啊”刘然笑着点头“如果从客观条件来讲,伊金市的确是不具备投资条件,但因为我们董事长解安德是伊金市人,他心系家乡,想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一点贡献,所以就在伊金市投资了。”

解安德这个名字王晋之前拖公安局的朋友调查过,调查的结果是整个伊金市只有一个叫解安德的,只是这个解安德还是个学生。

当时面对着这个调查结果,王晋是直接否定了的,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伊金市这个解安德就是创立英顺药业的解安德。

现在听到刘然的这番话,王晋当然感到震惊了,因为这就说明他调查出来的解安德就是英顺药业的创始人解安德。

可人在面对自己不愿意相信的事情时,总是会不愿意轻易相信。

“你们董事长解安德是伊金市那的人?”王晋的语气和语调都在透露着他的震惊和惊讶“他多大了?”

“我们解总是伊金市伊金县人,他年少有为今年才22岁,还在上大学!”刘然的语气则带着几丝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