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接见(1 / 2)

 人的念头犹如光速,转瞬就可以穿越宇宙;人的思想也是最难以改变的,一旦认定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大约五更的时候,曾敏学就醒了,头疼欲裂,昨晚上睡的晚了,还想着皇上早上吃什么,他自嘲得笑了,皇上都不看重这些的。

人的脑袋不是装水的水桶,尽管朱瞻基压着朝鲜国的使者和其他的官员们不见,也要拉着他商讨个没完,他的脑袋已然被炸糊了。

不自觉得又摸了一摸香囊中的老桂皮,片刻不忘艰难的岁月和刻苦的求学经历,一个县唯一的一个举人,辗转蹉跎,终于谋得了皇城脚下县丞之职,幸得皇上举荐,始任金州知府,接着女儿封了淑妃,喜得皇子,每每想到这都乐开了怀,只可惜大儿子读书没有什么天份,小儿子顽劣。

朱瞻基是在衙门里会见了朝鲜大王派来的使者,目前朝鲜当政的是第四代王李裪,排行老三,年龄上也只比朱瞻基大一岁,原本大王的位子应当由世子也就是长子李褆来当的,谁让这个李褆是个不学无术的坏小子呢,跟李裪比起来,提鞋都不配。

当时朝鲜国太宗在位的时候,就私下里问他的臣子,回答说您教养世子无微不至,而世子呢?还是这个德性。太宗说李裪天性聪明,好学不倦,即使是三伏和三九,他照样整夜读书,而且了解政事,每每发生大事,他总能想出一些一般人想不到的办法,大臣同样赞同,这样年轻的李裪就成了朝鲜新的大王。

大明和朝鲜的关系比较亲近,每年的万寿节、千秋节都会有使者来进献礼物,从没有中断过。

朝鲜的大王李裪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技术,大力扶持医学,跟大明一样有共同的威胁,他最希望得到大明的造船技术,也最怕大明攻打倭国,因为一旦开打,朝鲜恐怕就又要输血了。

一番礼节之后,使者又向朱瞻基提出传授给他们造船技术。

“朝鲜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君臣一心,面对强大的倭寇,敢于主动出击,出人意外,俘获匪首,大获成功,听说这是你们大王的谋略,强大的国君就是人们的福祉啊!

稳定的政权是很难得的,我大明自开国以来,太祖就将周边十五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朕喜欢的是开开心心的做生意,做朋友,我大明虽然富有四海,但是更喜欢助人为乐,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绝不干涉别国之内务。

以前皇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就有倭国落魄的盗寇,假装是来做贡易的,实际上他们来了我大明后还不知收敛,抢劫杀人,最后官司闹到了御前,皇爷爷最后还是礼送出境。

我大明为了易货,尽可能地为各国商人提供方便,甚至容忍一些冒犯之举,就是千里买马骨,当年汉武帝用一匹金马来换取一匹汗血宝马而不可得,现在西洋海路畅通,将大明的富庶、礼仪传播到各地,用和平来替代纷争。

大明和朝鲜一衣带水,同饮一江之水,亲如一家之人,抵御海盗侵犯掠夺,加强商贸往来,互通有无,礼尚往来,这是我们两国的共同愿望。

有了大海船,则两国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障碍,朕也很支持你们的诉求,对于之前没有答复你们的请求,也请你们谅解,造大船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之前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反对下西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过万事开头难,只要下定决心,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

这个事呢,以后你们可以找曾大人进一步商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