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国债问题(1 / 2)

 朱亭凤今天来得很早,将文渊阁全部清理一遍,这里是朝政中枢,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她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皇帝将她安排在这里,而且手下之人还都是进士。

不久后散朝了,杨士奇为首进来了,吃了一些早餐。原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回家吃饭的。

“我想了两天两夜也没有想明白,这五亿贯,还不得十年的赋税吗?到底怎么用,到时该怎么还?”杨士奇素来有谋略,连他都犯迷糊。

顾佐捻捻嘴没有吱声。

过了一会儿,朱瞻基来了。

“今天有香椿菜呀,错过了就可惜了。”

“皇上今天心情不错?”

“还行,士奇,今后咱们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落实,甭给朕整一些表面文章,糊弄糊弄就完事。”

“皇上,大家对这个国债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不能给出一些意见,这每年的结余都不够拿来还债,到底什么个章程?”

“朕以前跟你们讲过,这个钱呐,打个比方,像以前,老百姓种田,朝廷收取赋税,然后用这个赋税作为朝廷的花销,还不够。

粮食吃了,就没有了,自然就没有存积,是不是这个道理?”

“没错。”

“那么即使你拥有金山银山,你也花不出去,所以大家都不富裕,地主豪绅有一些钱也只能买买地,养些牛羊。普通老百姓看个病,看个戏,读个书那都是奢望。

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

“不知道。”

“只能有一条路,尽可能少的劳役,老百姓有些闲功夫,打打零工,或者在家里养一些牲口,补贴些家用。

没有田地的干脆到城市里找些活干,或者当兵,没有别的路可走。

只有发展工商业才能让国家富裕,金银铜钱才会不够用,不得不发行纸币来替代。”

大家都点点头,是这个理,什么都可以不服,唯独服皇帝赚钱的本领。

“钱币的最大作用是在于交易流通,以前咱们用的钞钱,正是没有流通起来,加上只发不收,就像跟老百姓手中抢钱一般,所以才会贬值。

国债不同,它是借未来的钱,提钱拿来用,到时候还是要还的,只要以后不发行国债,这个纸币是不会贬值的。

相比于以前,朝廷每年的赋税增加了几千万贯,那么导致金银铜钱不够用,那么就会造成钱荒,初唐的时候就出现过钱荒,私钱横行,财主们都将金银储存起来。

所以这点钱放入市场,一点也不用担心,至于担心还不起,那不是个笑话吗?

缺什么就是不缺钱。”

杨士奇眼冒金光,毕竟刚接手,很多事情还是不明白。

“洪保都送回了上千万贯的黄金了吧,每年的海关收入现在也不少了,在加上南洋、西洋的收益,还没有算上商税。每年的收益至少有上亿,这还不够开支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