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官司(1 / 2)

 却说于谦来到了济南城,想当年,朱棣就被一群书生带领这济南的老百姓给打败的,吃了彻彻底底的一个大败仗。

就任两年山东布政使的高谷,现在荣升巡抚,差一岁就满四十的高谷,也是一点不输于谦,十五岁就中了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是怕老婆之人,至今还没有生娃。

“贤弟呀,你说这个济宁的国丈家,整条街都是他们家的,田产过万倾,为兄是费劲了口舌,就是油盐不进,你说这个事情如果闹大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呐!”

“一个家奴而已,难道还能做得了主?”

“就怕他得到了授意。”

“既然躲不掉,那干脆封了了事,国事为重呀!你也不用为难了,我去解决此事。”

“我也是多次上奏,可以皇上没有给我一个准信。”

“如果国法不行,那还要法干什么?不要说家奴了,就是国丈亲至也不行。”

于谦一刻也没有停留,立即赶往济宁,招来胡家大管家来问话?

“为什么拒不交税?”

“凭什么要交税,我们以前从来就没有交过税,你们知道,这些产业都是谁给的吗,都是皇上给的,谁敢找我们交税?

我说于大人,你虽然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但是交税你就找错了对象了,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我忙着呢!”

“请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本官受皇帝钦命,督察天下赋税,有缉拿朝廷命官之特权,更不要说是你们这些无品无级之白头。

本官且问你,你能够做得了胡大人胡国丈之主吗?”

“虽然我不能做主,但是有我们国丈爷的亲笔书信。”

“拿来看看。”

“嗱,这就是亲笔信,还有作假不成?”

于谦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皇上要施行新律,如果有官员上门催缴赋税,但可不予理会。”

“嗯,不错,这个留下,你可以走了。”

第二天,于谦派所有的侍卫到国丈家店铺所在街道站岗,有人做生意,一律驱赶。

“陈大人,本官已经将国丈管家压制,希望你不要辜负皇上的期望。”这位济宁知府陈鼎,就是当初皇帝任命的九名知府之一。

“下官遵命。”

曲阜的当代衍圣公孔彦缙得知此事后,明白了此事大概不可违逆,再说他一直都像让他父亲获得衍圣公的称号,皇帝没有应允,第二天就立马赶往济宁府,紧赶慢赶,奔波两日,累得够呛。

于谦再次拿出圣旨,于衙门宣读,孔彦缙表示愿意主动缴纳赋税,愿为天下表率。

当国丈的手书到了朱瞻基手上的时候,他命令陈谔组织三司会审。

太后第一时间将他叫了过去,皇后也在。

“皇帝,看看你做的好事,你说这事怎么办?”

“这也没有办法,一旦进入司法,就不可逆转。”

“我当初是怎么说的,我倒要看看你将如何收场!”

太后还是第一次生了这么大的气。

“太后,你就别生气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臣妾这就去劝劝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