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自省 (一)(1 / 2)

 如果说朝堂刚刚像是在水塘里丢了一个小石子,溅起了几朵小水花,那么撤销锦衣卫则是掀起了大波,朝野议论纷纷,却是再没有一个提出什么意见来,朱瞻基也乐得清净。

他昨晚上又失眠了,像他老妈说的,确实怪不了别人,孔子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大道理是很多的,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却很少,所以只有在大明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人们对孔子的推崇。

他以前还是读初中的时候就被一本《厚黑学》所误导,直到现在也改不过来,正是因为接触的大道理太多了,才对儒家一套嗤之以鼻?还是大道理根本就无用,因为很少人能够坚持下去。

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局促的人,大礼不拘小节吧,随心走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还不知能活几天呢。

他想的第二个问题是官员们怎么按照他的思路走,看来枯燥的说教效果不大,但是还是必须要有,总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原本想起风造势,现在看来很够把握朝局就算好的了。现在只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召来蹇义,亲自跟他探讨人才的培养、管理、跟踪、辨别,制定一套严密的吏部管理制度来。

“蹇老,我就挺佩服你的,几十年兢兢业业,为朝廷是立了大功的。”

“臣米烛之光,不足道哉。”

“上次朕请你挑选一些良才,不知道有没有准备?”

“有一些,不足,请陛下阅览。”

第一个是况钟,洪武十六年生人,南昌府靖安县,官宦之家,书吏出身,历任吏部吏员,吏部礼仪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勤谨俭朴,博识干练,任劳任怨。

陈本深,洪武十四年生人,宁波府鄞县,永乐二年入国子监,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品正好洁,善发奸。

王源,洪武九年生人,漳州府龙岩县,永乐二年进士,历任保定府深泽知县、翰林左春坊,勤政爱民,为官清廉。

还有莫愚、马仪、罗以礼、邵旻、陈鼎、何文渊共九人。

这个王源他知道,曾经上书给朱棣:“毋苛刻以害政体,毋黩武以妨农工;好异端则正道随泯,听邪诐则忠谠无闻”,当时就引起了朱棣的关注,大概是没有想到,这个人不是御史还挺关注朝政的,于是派锦衣卫去查探。

“听说有一个叫于谦的,如何?”

“有一个监察御史叫于谦的,他的祖父涉‘空印案’。”

“暂停这十个人的职务于春华殿听讲,朕亲自下旨给内阁。”

“遵旨,臣告退。”

自从朱瞻基登基以来,就没有一天轻爽的日子,虽然没有“总有刁民想害朕”那么夸张,但是或多或少有一点吧。

正在胡思乱想着,就看见胡夫子胡俨进来了。

朱瞻基赶紧起身迎接。

“胡师,身体好些了么?”他长期掌管翰林和祭酒,于去年告病修养。

“参见陛下,老了,身体不中用了。”

“胡师,小时候我就喜欢跟你学画画,您的画特别有灵性呢。”

“哈哈,陛下天姿聪慧,学什么都快,听说陛下不喜欢经学?”

“泛泛而谈,比较乏味而已,只有结合实际才深有体会啊!小时候开玩笑说教朕怎么做皇帝,现在我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