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公主婚事(1 / 2)

 朱瞻基这近老老实实地读书练习写字,明明是一个少年,却偏偏集合了多种性格,有时候喜欢无拘无束纵马驰骋,内心深处却是各种宅,喜静,讨厌麻烦的政务。有时候表现像小孩,幼稚,没有深度,有时候又低调内敛,不爱表现,不像是一个少年。

他现在在研究谢晋这个人,其实恰巧也有一个叫谢晋的画家,画画的也很好,朱瞻基就在想如果有一副大才子谢晋的画流传下来,那拍卖不得天价吗?想想就好玩,朱瞻基看他写的这个字大的大小的小,字体很正,轻重有度,确实有古贤之风。

平时朱棣叫朱瞻基读书,他老是不以为然,混的熟的老师就请教御万臣的本领,没得把老师给气死。朱棣在说教上也是乏善可陈,老是那么苦口婆心,老生常谈,朱瞻基背都能背下来。什么熟读经书,精益求精,刻苦研读,方可治理国家云云。

他也是听听就罢了,实际上呢,学没有学到,自己最清楚。朱棣也是听说朱瞻基这近挺老实的,学习很勤奋,他就不信了,就把朱瞻基招过来问了,朱瞻基也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这近听说你学习挺认真的,在读什么书呢”

“读《春秋》呢?”朱瞻基老老实实回答。

“还有呢?”朱棣表示不信。

“练书法。”

“练谁的书法呢?”

“谢晋的。”朱瞻基平常就是这样,惯了,刚一说出口,就感到不好了,说错话了。

“谢晋的字写的满好的,画也画的不错。”不说还好,说了就欲盖弥彰了。

“你怎么看谢晋?”谢晋这两个字也就朱瞻基敢提,要是换了一个人,那就是拂了逆鳞了。

“应该跟杨修差不多吧,最后还不是被魏武帝一刀给砍了?”朱瞻基不想再说了,打了一个马虎眼。

“杨修?”朱棣记得不太清晰,好像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什么被曹操给杀了。

“鸡肋也,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对对对,军国大事,岂可如此儿戏?”朱棣想了一下,接着又说:“你呀,就知道钻研这些小道,民生疾苦,倡导儒学,才是正道,才能守住根本,不可偏听偏信,要把心事用深用正,不可懈怠,要做一个真正的为民的好皇帝。”

朱棣估计是太子在嘀咕一些事情,还好没有被带偏,朱瞻基又被训了一顿。

最近因为胡广的女儿跟谢晋的儿子的亲事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