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夷州大捷(2 / 2)

大周内卫 一人魂 0 字 2021-07-22

官员们猜测,不管皇帝是处理“奴变”,还是把关注点放在商税征收上,他都应该先来南京。

在官员们心目中,排名第二的是苏州。苏州是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皇帝在纺织市场上的主阵地。受他委派的富商鲍崖将总部设在苏州,目前他的生意已经小有规模。更何况,苏州还是周皇后的故乡,也是刘文炳新结识小女友的故乡。

那么,第三个可能的地点应该是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代以后杭州成了江南地区的核心区域,杭州西湖更是文人雅士必游的地方。皇帝带皇后、皇贵妃出行,又怎能不来杭州转一转。

除了上面三个主要的选择,比如“奴变”最严重的江阴,还有扬州、无锡、嘉定,都是皇帝可能的落脚

点。

公孙剑一个都没选,而是直奔最东侧的松江府。

他没有去新建成的沿海码头,也没有视察长江水师的基地,而是大古旗鼓的直奔刘太妃的家。

新任的松江知府阮大铖前来迎接,带着他没有进城,反而到了隔河相望的另一个地方。

公孙剑知道这条河,它叫黄浦江,是长江入海之前的最后一个支流。

黄浦江的西边是松江府,后来的大上海。江水的东侧要到二十一世纪才得到彻底开发,成为上海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带,包括陆家嘴。

江南纺织厂主要有两个大的生产基地,一个在苏州,另一个便在此处。

鲍崖是主要的经营管理者,刘太妃代表皇帝监管这个企业。她亲手在松江府挑选的厂址,带领从宫中出来的数千宫娥,还有后来招聘到的纺织女工,很快让这片土地热闹起来。

因为刘太妃的特殊身份,她来了这里,意味着刘家很多族人搬迁此处,在陆家嘴一带沿着黄浦江建造房

舍。

与此同时,很多当地的官员,还有乡绅富户,跟风般的陆家嘴置业,让原本荒凉的浦东人口越来越多。

因为时间不长,公孙剑见到的时候,很多地方是施工工地,民夫热火朝天的劳作。在松江知府阮大铖的引领下,公孙剑从船换成马车,辗转到了江南纺织厂。

刘太妃竟然住在厂里,她七十多的年纪,说好了回家颐享天年,怎么仍然为工作操劳?

公孙剑下车后,刘氏家族的成员,还有松江当地的官员纷纷跪拜行礼。

公孙剑示意他们起来,唯独没看到刘太妃。

“太妃何在?”

有个三十多岁,自称刘太妃长孙的人说:“已经派人去请,祖母正在车间指挥女工劳作。都怪我等得到消息晚了,今日接驾实在是过于仓促。”

公孙剑不以为然,他的行踪是保密的,临时决定来松江并未提前告知,刘太妃年纪大了,行动比年轻人总归是慢一些。

与其让刘太妃过来见驾,公孙剑不如去现场找她,来这里就是探望老人家,还讲什么排场?

公孙剑命令把派去的人追回来,他带着周婉言和海兰珠,身后跟着刘文炳和王承恩,去纺织工的劳作车间,亲眼看一看敬爱的刘太妃。

路上,刘太妃的长孙介绍道:“江南纺织厂有两个生产基地,松江比苏州的厂区规模更大,工人也更多。在松江府的厂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织布,另一部分是纺纱。”

公孙剑经常收到江南纺织厂的信函,对一些工作非常熟悉,因为原料的关系,江南纺织厂目前主营的是棉纺织,而不是毛纺织。

在棉纺织中,原料是棉花,经过两道工序,棉花变成棉布,然后用来做衣服,或者棉被之类。

这两道工序是棉纺织的主要工作,第一步是纺纱,形成棉纱。第二步是织布,形成棉布。因此,江南纺织厂的工作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纺纱车间,另一部分是织布车间。

刘太妃的长孙说,两个月前从顺义送来一种“宝物”,这个“宝物”长得很普通,据说是顺义皇庄的宋应星连同几名西洋传教士鼓捣出来的。刚来的时候大家不知怎么用,后来刘太妃亲自研究,在织布车间试用,发现神奇的效果。

刘太妃从信中得知,此物已经有皇帝赐予的名字,叫什么“飞梭”。

构造谈不上复杂,实际上就是个梭子,安装在纺车的滑槽里,下面带小轮子。

因为有轮子,梭子可以移动。而卧槽的两端有弹簧,导致梭子可以来回的穿行,速度还非常快。

刘太妃试用后发现,有了这个叫“飞梭”的东西,以前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了。而且,因为梭子可以左右滑动,导致织布的宽度大大增加。

人员减少,织布速度提升,织出的布匹更宽,这是织布效率的极大提升。刘太妃发现,以前两个人一天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不用半天就可以胜任。

老人家很高兴,写信让顺义皇庄多做一批“飞梭”。这玩意看着简单,可是那轮子,那卧槽,尤其那弹簧,貌似仿造不了。

公孙剑参与了“飞梭”的研制,材料的选取与制作的工艺说来筒单,其实在公元十七世纪都是难题,单单是弹簧就费尽了心机,大周朝乃至世界的工业水准还造不出后世那种弹力十足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