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小结(2 / 2)

东北之虎 丫力很大 0 字 2021-07-22

吴佩孚电文,一日三骂,指责中央遇到奉日战争的时候,仅仅派出一个战力低下的师,为了打击地方势力,却一次调动十数万的大军。对内跋扈专横,对外软弱无能。放着海原数十万灾民不理不睬,却耗用国力对地方政府肆意征伐。</p>

段祺瑞和徐树铮操控的安福国会也指责以曹锟和吴佩孚为首的河北军形同军阀割据,穷兵黩武,以一省扩军至七八万,不听调遣,目无中央,威胁中央政权。</p>

两军开打之前,首先掀起了一翻电报战,总体来,还是直系战据了舆论风,骂得皖系体无完肤。毕竟国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皖系在奉日战争中,还有这次爆发海原地震之后的表现人人都看在眼里。在东北军与日军尚且还在对峙的时候,这个时候挑起内乱,让一些知识分子不由痛心疾首。</p>

就在关内人士一日三惊,形势多变时,东北军的参谋部的高级军官都已经坐到了一起,由于前线没有战事,王厚纯将前线的事暂时交给了齐恩铭,也乘坐火车赶回了奉天城。至于远在黑龙江的何锐,还有提防日军可能撕毁协议的师长们就没办法赶回来了。不过这些部队的主官都通过递交论文的方式,写出了此次在奉日战争中的作战心得。</p>

“此次奉日战争中,我东北军总共击毙日本陆军7万1千余人。日军海军3400余人。俘获日军7400余人,杀俘两千余人算在击毙人数里面,击落日机69架,击沉日本军舰3艘,另运输船只57艘,总吨位超过30余万吨…….”</p>

“我东北军累计阵亡46652人,重伤23571人……”</p>

今年不过2的中校参谋官邓古儒面对着台下的叶重,蒋方震,孙烈臣,郭琪开,王厚纯这些人,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不过了几句之后,舌头也开始利索了起来。</p>

“根据前线与日军接火的军官反应,我东北军士兵战术素养不及日军,主要表现在遭遇强攻时的反应速度,射击精准度,拼刺刀的技术等。”</p>

“荐于我东北军表现出现的叙不足,综合各师主官的建议,参谋总部作出如下决定,一,加强士兵的训练,尤其是实弹射击的训练量。二,增加营,团一级的对抗演习。三,增加连,营一级的火力配制,主要包括冲锋枪,轻型迫击炮。”</p>

“另外,在辽东南战场,各师的师属骑兵团在战争中的表现一般。在大规模现代化的战争中,骑兵已经逐渐势微。不过在俄国远东,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仍然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和杀伤。为此,参谋部决定,根本地区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师。未来在辽东南,以及奉天,吉林与朝鲜边境,布署的军队,缩减骑兵配制数量。而在俄国远东,以及外蒙一带的部队,应相应增加骑兵的配置。”</p>

………….</p>

这次会议只是给东北军的高层通个气,大战之后,东北军将会有较大的改动。具体怎么改,还要再仔细的斟酌。会议结束后,除了叶重,孙烈臣等一干东北军的核心高层,其他人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p>

“今后打起仗来,不仅战术要应地制宜,就连咱们的部队也要因为环境的改变成而有所拟动,不能哪里的军队都是一个样。现在西方列强,平原作战的部队就和山地作战的明显不一样了。咱们东北军也要与时俱进。”蒋方震道。</p>

郭琪开深有感触头道,“是啊,就像前次我在陕北和靖,陕军打,其实以东北军一个师54门炮的火力完全是浪费了,靖**的火力太差,几门,十几门老式火炮,炮手和东北的也没法比,至于陈树蕃的陕军,装具倒是比靖**要强出一些,不过打起仗来,也不怎么样。咱们东北军辛辛苦苦把那么多炮都运过去,既耽误了行军速度,又给后勤增加了难度,而且在陕北那种地形,咱们东北的大炮也太重了,不如加大迫击炮的编制,对付陕军,靖**之流,少量的75山炮,野炮,加一定数量的迫击炮就足够了。还有就是一个师的编制比较大,关内的军队不像东北军,吃空晌的情况严重,与他们作战的时候,往往要把一个师拆成好几股军队,咱们的东北师实际没有混成旅来得好用。”</p>

“应地制宜确实不假,不过根据我在辽东南和日军交手的经历,另外对了日清,日俄战争也有一些了解,真要是跟列强打,战争规模是越打越大的,眼下东北的主要敌人是日俄,在东北的主战场改回旅的编制有些不合适。”王厚纯道,“到是应该在军的编制再设一个更高级的单位。”</p>

“咱们军制有些落后了,你们看王厚纯才打一仗就瘦脱了形,半年下来,只怕是掉了十几斤肉。”叶重指着王厚纯笑道。“这次辽东南的战局,一个军都编到了17万人。十几个师都直接归一个人管,一管就是半年,换了谁都撑不住,我看战时,可以在军一级,再设一个军团,或者是集团军的建制,用来应付这种几十万人的大战役。”</p>

“兴帅得是,这次我是差给累趴下了。”王厚纯也笑道。“还有就是要加大轰炸机和驱逐机的装备量,要不是这次从英国紧急购买了一批战机,拿不到制空权,这场战还有得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