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娲皇宫(1 / 2)

六耳 刀咡九 0 字 2021-07-21

 所谓六道,即:人道、天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然在六道中,却以人道为中心,因人心的善恶观念而随心所欲的去追求,造成报果。如人在日常中的语言、动作、思想,守法实践持三戒以上者,可得六根整然的人身,五戒圆备者,即生大富大贵之家,长寿而扬名于世。修持五戒,加行十善业,即生天界,天分为欲界天、/天、无/天。上述五戒加十善,乃生欲界天,再加修正观坐禅,证初禅至四禅,即生天。趋入四空定,即生无。但虽至非想非非想天,还是降伏业惑而已,无法脱离生死轮回,故古人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如果人于日常生活中,虽有十善心布施,但带有名利好胜,即生阿修罗界,阿修罗是具天福而缺天德,因地污曲所致。如果人于日常中,失去道德戒行,生起悭贪心,即堕饿鬼道界,生起瞋痴心,即堕畜生界,犯五逆十恶者,即堕地狱界。以上释义引自综上:六道轮回的善恶报趣,尽在人心的一念,能趋于善,即上升天人界,起一念恶,即堕恶道,因果昭彰。

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

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释迦牟尼佛出世,随顺此世界观用以度化世人断诸烦恼永离生死。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信众带来福报,所以佛称其“多牛,多马,多珠宝”。

六道表示因造作善恶各种业而带来的六类果报,并随顺当时世界观称轮回至某一道为“生”,离开某一道为“死”。众生依此断恶修善得真实利益。随着众生的烦恼逐步减轻智慧得以开启之后,才在、、、中开启真实法义。

六道者:1、天道;2、阿修罗道;3、人道;4、畜牲道;5、饿鬼道;6、地狱道。“天道”又分为欲界天、天、无天。

人道和天道为善道,行善可成天人,其中众生造作善业多于恶业,乐多苦少。

人死后可能成为饿鬼,也可能转入“天道”享受天神的“福报”,人死后成不了规律。

阿修罗魔享有天人福报,但其心受种种染污,造种种不善业。并因此福报衰减,堕入人、畜牲、饿鬼道中;而造作地狱业因的则会堕入地狱道中。

畜牲、饿鬼、地狱称作三恶道,其中众生造作恶业多于善业,苦多乐少。其中地狱众生唯苦无乐。

六道的真实情形甚深不可言说,佛通过种种譬喻让大众对六道的苦乐有一个直观感受,让众生找到离苦得乐的正确方向。而智者则由譬喻得佛甚深真实义,成就大悲心,救度众生永离烦恼生死。

具体去往何处是由所造诸业决定的。畜生的业因主要为痴、邪淫、吸毒。饿鬼的业因主要为贪、偷盗、赌博。地狱的业因主要为嗔、杀人、毁谤正法及佛。不造做严重的贪嗔痴以及其他三恶道的业因就是人的业因。天人道的业因主要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听闻正法、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调服断除乃至越欲贪、离欲恶不善念而喜、一心觉观诸业苦乐不依喜、断喜念、离苦乐观唯留正念清净、不作诸色想、不作诸识想、不作想想、非想想。

业报身的生死不完全等同于色身的生死。色身的死亡必然导致当前业报身的结束,但色身不死业报身也可轮回。或是当下业报身福报耗尽而灭;或是新的业力取而代之而灭。这个过程或一念或一日、两日乃至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上一个业报身又称前阴身,下一个业报身又称后阴身,中间称中阴身。佛之所以一开始不点明这一点,是随顺众生心念,令众生易于接受断恶修善得真实利益。后来当众生烦恼逐步减轻,接受正知见的能力增强了。才说明真实法义。所以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为什么是一念或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呢——当业力足够强时,一念即生;若业力较弱或新业力尚未形成,则还有一个业力在中阴身期间逐渐成就的过程。业力的成就以七日为单位是一种表法:1.初造新业;2.遇缘再次造业导致新业业力增长;3.业力继续增长无外缘也造作新业;4.欢喜造作新业甚于旧业;5.无缘不复造作旧业;6.遇缘也不造作旧业但业力仍现前;7.旧业业力不复现前、新业力成就。一种业力成就后可能会在外缘的染污下再次经七步演变为新的业力,辗转多次乃至无量次。故言“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来加以表法。

天道众生居于诸趣之顶,具足威德和神通,所处依报和正报比余道众生殊胜,故有乐胜和身胜之义。此道所居环境分为三界,共有二十八层天。

首先欲界,由下至上共有六层天,此界众生亦如人间,有饮食男女之欲;

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行善之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一、四大王众天,二、忉利天,三、善时天,四、兜率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描述的实际上是小乘四禅八定的各种心的境界。中说:“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

修四种禅定的前提是已经确立“色身散我不灭,色身非我;诸受皆为苦;心无常;诸法无我;我因造作善不善业而有善恶果报生死轮回“之正见,也称正智心。并在此基础上修心,减轻贪嗔痴三大烦恼。否则很难入定。

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了一种念。分别为欲恶不善念;觉观外尘念;轻安喜念;苦乐忧喜观念。

天也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一种想。分别为包括色想、识想、想想、非想想。

人道编辑

人道众生行一切事之先,先起意,故翻为意;又,此道众生于世苦乐,顺逆之境皆能安忍,故亦名为忍。人道在此单位世界中,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其中各大星球上之人道众生,身形与寿命,土地和资源各有悬殊差别;但,每一星球上国土或土地上的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亦多不同。

人道众生是因先世行中品十善而感此果报;但于人道常受各种苦厄,诸如;三苦与八苦,正因此,人道苦乐相互参杂易趋觉悟而修道,是故我人既得人身,应当庆幸努力行道。

阿修罗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