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爱恨情仇有如潮汐(1 / 2)

 第十七章爱恨情仇有如潮汐</p>

李治巴巴的带着文武百官跑到城外迎接归来的唐军,面子是给足了,但还不够,对于这群刚刚归来的骄兵悍将,面子不仅要给足,还要给的让他们飘飘然,然后犯错,再然后李治才能敲打一二,收敛一下心性,不过这是个可持续任务,不能一次给的太足,这也算是做领导的面子学问了。(手打)</p>

未央宫中,李治满脸含笑的听着这群归来的将官侃侃而谈大战的方方面面,算是述职报告了,但更确切一,可以当作是炫耀来着,大战每每进行到激烈之处,不话装矜持的军方大佬诸如李绩等人就会特地跳出来描述万弩齐发天地变色的血战,周围总不缺大惊怪的文官乱哼哼,然后志得意满的又重新正襟危坐回去。</p>

李治只是满脸笑意的听着,看着,偶尔搭腔着,皇帝做看客,让一干悍将们胸挺的跟个娘们似得,估摸了下天色,李治叫他们留下,赐御宴,虽然意犹未尽,但众将官也只能无奈自豪的应了。</p>

宴席依然奢华,依然是秦王破阵乐和比武,但已不是那个味道了,就像你看春晚一样,哪怕再精彩,第二遍的时候也兴趣聊聊,倒是这些边关杀回来的将领们,一上来也不管吃饭的事,先看个舒服了再,李绩这个自诩儒将的还有个样子,已经和李治请辞回家的程咬金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子,举着酒坛,大叫大嚷:“喂喂,你呢,杀人不是那样的,砍他脖子,不要用插的,抽不出来,太耗力气。”</p>

粗鲁早已是程咬金的身上的标签之一,这一大唐朝廷哪个不知哪个不晓,但耐不住皇帝无所谓。</p>

那些总喜欢玩深沉有抱负有能力有野心的人其实是惹皇帝猜疑的,像这种好听讲是:豪气干云,实际有二的能带兵的武将才最是能让人放心,那李隆基多聪明的一个娃,最后还不是倒在安禄山的“憨厚”和装疯卖傻上。</p>

不过李治有一个优,也许是学生年代总有妖孽在学业成绩上打击鄙视自己,李治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够在智商上君临天下的人,做事只作七分,好事坏事都是如此,留下三分做人的余地。</p>

对于纳谏,不喜欢的意见李治不会忍着,喜欢的也不会兴奋的跳起来,表现出来让臣下看的清楚就可以但又不至于太过,总之自从坐上皇帝的宝座,李治就从一个爽快的大好市民,变成一个有令人蛋疼的纠结男,但令人菊花隐隐作痛的是,对李治这种“沉稳”,大臣们倒是喜闻乐见,至于以前直性子,如今倒成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这让李治怨念深重,太不懂的人生的赤子丹心了。</p>

所以难得看到程咬金这种豪放的性子,李治不仅不生气,反而抚掌大乐,程咬金也算间接替李治豪放了那么一回。</p>

宴会进行的并不是太晚,没有入夜,对于这些将军们,宴席捞个荣誉面子也就行了,捞到了就可以回家和久别重逢望门寡的媳妇翻滚了,而李治这哥个陛下做的也很到位,一人赏几坛大内特供,自己回家享受吧,在一干将领心领神会的拜服中,屁颠屁颠的拎着酒坛往家跑,让还在街上溜达的长安市民很是惊讶了一把,只有那些想媳妇的男人才懂啊。</p>

还是未央宫,很华丽很大的未央宫,精美不失文青气质,其中隐隐间又弥漫着一种皇家王霸贵气,当初建造未央宫的匠人倒也是匠心独运,想必设计前也请教了一些夫子大儒的意见,大殿内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布置,只有高高在上的龙椅御座算是大殿最大风景所在,风景此边独好啊。</p>

未央宫中的龙椅自然是不可能与太极殿中相比,不过未央宫中的龙椅是李治亲自捣鼓出来,李治不喜欢木工活,自然也不会学天启帝,他只是想把龙椅做的有“穿越”感,龙椅上有龙,这并不值得稀奇,没龙才稀奇,稀奇的是那条龙既不是《荀子.劝学》中没有脚而能飞的螣蛇,也不是《广雅》中有鳞的蛟龙,无角螭龙,或有角的虬龙和有翅膀的应龙,更不是龙的正统苍龙,而是一只外表很有气质的喷火龙,不怎么狰狞,武媚娘看了后,只是淡淡道:“真情多露于错话,真龙常显于痴傻。”</p>

李治知道依武媚娘的审美观是多半不待见这只可怜的“宠物龙”,不过李治打算自己养,不准备给第二个人看,李治觉得,这只跨时代的“龙”日后会让那些研究大唐文化的砖家们掉一地眼镜,也算是对那个高物价高污染贪官多美女多的前世一个纪念了,此时李治就靠着这只“喷火龙”龙椅,目光若水的看着眼前的三个大唐壮男。</p>

苏定方、薛仁贵和王文度。</p>

苏定方身材魁梧彪悍,一脸淡定,眼角低垂,无动无波的,看来他是准备走李绩和程咬金的儒将和猛将的混搭路线,幸好还有薛仁贵在,薛仁贵也是混搭路线,智将和猛将,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装逼不装逼,李治觉得苏定方怕会活不长,原因是装逼是会遭雷劈的,明明心中一片哆嗦,面上却还要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

李治讨厌儒将,就跟李治讨厌徐志摩,但喜欢他的诗一样,李治其实是不喜欢李绩、苏定方一流在自己面前的作派的,但他喜欢他们的将兵、将将的能力。</p>

准确的,李治喜欢诸如王文度这类一脸巴结深怕别人不知道你想拍马屁的人,李治觉得这样才能威武荡漾起来,权力的外衣才更美丽,不过这样的人能力又欠缺,李治就蛋疼了,就不能有几个能力强,平时软骨头拍马屁,关键时候又能坚挺起来的大臣,唉,李治有怀念和珅了,要不能养一只会抓鱼的狗熊也不错。</p>

今晚李治没有陪准娘亲武媚娘,他有很重要的事要做,这件事不做,李治心里一直是不够快活的,偌大的未央宫只有六个人,李治、桂子、归海一刀以及这三位刚刚立功彪呼呼的大将,毕竟只是相对规模的君臣聚会,李治并没有让大唐更具实权和侵略性的狐狸级重臣宰相出场,例如有大唐“内阁第一宰相”之称的长孙无忌,和打进内阁中玩无间道的褚遂良,这也算是李治在给这三位表态,朕很看好你们,不犯大错,保证你升官发财娶老婆。</p>

王文度此次的脱颖而出无疑是李治想不到的,鹰娑川下的激战要不是这位仁兄脑子清明,苏定方的两万多部下即使不死绝了,也要大大的伤筋动骨,几年里别想恢复元气,正是王文度这子没有被咥运忽悠住,兵不厌诈的诈了咥运一次,才yin*阿史那杜鲁咬紧牙关倾巢而出,最后被一直关注双方交战境况的程咬金在关键时刻一刀割喉,一举解决了西突厥,相对于灭东突厥直捣黄龙,遗患甚。</p>

李治对他的评价很高,夸奖他头脑清醒智商高,对大唐忠心不二,就差给他颁一个“贞洁忠臣”的牌坊了,王文度的反应倒是颇让众人玩味。</p>

王文度:“陛下明鉴,臣其实当时已经动心了,原因是臣嫉妒苏将军功劳,想要给他背后下绊子,后来思及若是行此事,一来损人不利己,二来一旦查出来怕是要身首异处,臣又不想背叛大唐,就干脆来了一个兵不厌诈,答应咥运的要求,也立哥大功。”</p>

苏定方不懂,薛仁贵不懂,归海一刀不懂,只有李治和桂子懂,想取得别人信任,莫过于坦诚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过错,一脸诚恳的乞求原谅,这类事李治时候做的太多,每次做错事,李治就会很凄凉的先坦白认错,坦白的诚恳又悲伤,反正长孙皇后每次都是感动的搂着李治一脸欣慰,如果有可能,李治还会恶人先告状一番,而桂子都会躬身在外把一切看的听的仔仔细细,悄悄的冲李治竖起大拇指,李治则是当作没看见,继续扮知错的好孩子。</p>

所以王文度一番“诚恳”的认错,让李治和桂子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然后李治不出王文度意料之外的挥一挥衣袖,“知错就好,下不为例。”然后在王文度还没有高兴雀跃时又补了一句:“这事朕早知道了,很早很早,程咬金也是。”</p>

王文度低头,一身冷汗,他突然想起了军中传闻:有陛下暗卫锦衣卫监军,但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