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1 / 2)

 第二十五章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p>

“壮哉赵虎壮哉,五百大唐将士壮哉,男儿当杀人,有此雄兵立于世,我大唐何愁不盛,四海何愁不平,痛快,着实痛快,桂子,取酒来,如此快事,当浮一大白。(手打)”李治握着手中的八百里加急快报,一脸快意,气息浮动,眼神尽是欣赏。</p>

“陛下,那赵虎身为看押战俘的游击将军,玩忽职守,致使十万战俘暴动,如今河东地面上,尽是三国流民,对地方上产生极大的危害,赵虎虽镇压及时,但毕竟失职在先,应当治罪。”长孙无忌出众道,眼神漠然,出的话,却也公道,后面几个本待上谏之臣,纷纷附议其后。</p>

李治一脸平静甚至带着冷漠的重新坐回了龙椅之上,深呼吸一下,平抑了自己的心情,刚才的邸报,对自己有了不的冲击,此时听到长孙无忌和其它众臣的上谏,嘴角勾勒出一丝莫名的笑意。</p>

恰逢此时桂子端上一壶沉香扑鼻的花雕,这种存放不知道多少年的酒,哪怕在市面上,一掷千金也不一定能够求到。</p>

李治摇晃着手中盛满酒的牛耳三足青铜云纹酒杯,高高坐在御阶上,望着殿外,眼神清澈,直透人心,仰首,一口将杯中酒饮尽,李治笑了笑,“长孙爱卿啊,这杯子未免太了。”</p>

长孙无忌和殿中群臣闻言,沉默了下去,咀嚼着李治话中之语,长孙无忌带着满眼宽慰恭声道:“酒杯其实并不,是陛下您的心胸太大了,大唐的天下,对您来太,恐怕陛下目光早已经越向臣等不可想象之处。”</p>

李治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旁边的桂子继续倒了一杯酒,道:“杀一人是为贼,杀万人为雄,杀得九百万,方为雄中雄。各位爱卿啊,这赵虎,朕很喜欢。”</p>

长孙无忌眯起眼睛,低着头,没有话,殿中其他人也是不语。</p>

杀了人,血债血偿,那不是权势,那是法律的尊严;杀了人,皇帝宽恕你了,你无罪了,那才是权力。</p>

虽然仅仅才十六岁,但身为皇帝,李治要保一个人,放眼天下,没有任何人敢置喙。</p>

“各位爱卿知道朕是如此看待此次奴隶暴动吗?”李治把玩着空空的酒杯,坐在龙椅上,弯下腰,意味深长的突兀的冒出了这么一句。</p>

“还请陛下指教。”长孙无忌上前道。</p>

酝酿一下言辞,李治方道:“纵观历史,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秦汉,任何一个王朝在扩张时期,总是一手持着刀,一手抱着书,野蛮和文明并存。</p>

天下没有野蛮的民族,只有野蛮的国家。</p>

秦皇扫**,汉武横空霸世,用强兵肃清宇内,杀戮天下,本身就不言自明地明了自己的野蛮。</p>

我大唐值此盛世,强势崛起,何尝不是踏着无数异族甚至同胞的血肉,所以朕从来不否认自己的野蛮。</p>

知道朕,为何让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百姓为奴吗,固然是因为我大唐的建设需要他们贡献力量,更为重要的是,那三国之人,至今仍认为他们是高句丽人,是百济人,是新罗人,在他们心里,还没有模糊忘记自己的种族,我大唐战士以在大战中的牺牲,视为爱国,但他们能吗?</p>

如果三国的臣民能够像我大唐百姓一般,去牺牲,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区别,朕又何惜海纳百川之胸怀。</p>

我大唐如今的奴隶政策,野蛮是野蛮,朕也知道很是野蛮,这也是朕刻意为之的,从我大唐在大败突厥后,先皇采取朕的建议,迁突厥牧民战俘入内地为奴,从那时,朕就旨在打造一种制度,一种野蛮主义制度。”</p>

野蛮主义制度?在倡导仁以为先的华夏礼仪之邦,还是第一次有人喊出如此铮铮之言。</p>

又饮下了一大白花雕,李治眯起眼,缓缓道来:“所谓野蛮主义,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统治模式。我大唐未来的奴隶,随着对外征战,将越来越多,其中的监督、人口统计每年都将获得大量人力财力,不仅如此,随着奴隶数量的增加,不得到时候会发生诸如此类的暴动,人数也会超出今日,席卷天下又何尝不可能,到时候,必玩火自残,如今太原暴动,也不出朕之意料,随着奴隶政策在大唐实施了十来年,此时看样子,也是时候更改了,要不然,这此暴动不仅不是结束,仅仅是一个开始,朕可不想将国力都耗在这些奴隶身上。”完眼角随意撇了一下立在左手边的褚遂良。</p>

褚遂良当即会意,配合李治,问道:“陛下,且不知这改是如何改,微臣甚感不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