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难兄难弟再相逢,憨傻骆宾王(1 / 2)

 自从当上大唐新鲜出炉的宣传部长后,李敬业感觉自己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就连第五肢也化身项羽,力能扛鼎了。(手打)</p>

虽然很忙,但李敬业是真正的全身心投入了,自有一股乐趣在里面。</p>

尤其是《大唐人民日报》的八卦娱乐版,李敬业总是亲自执笔,妙笔生花之下,尽赢得民间百姓、士子们交口称赞,当然那些被曝光的官员们,恨李敬业恨得牙痒痒,梦中都咒其不举。</p>

这里不妨摘其一篇,以供世人鉴赏。</p>

“话长安城西的游骑将军许友达,有一晚瞒着夫人在丽春院潇洒之后,与丽春院头牌红莲,相互依偎,颇有文人墨客之风流。</p>

那红莲问:以前听你是急性子,如今却为何没那么急呢?</p>

那许将军慨然叹答:那时还年轻,如今我都已经快四十了,不能比了。</p>

这时,红莲又问:那你年轻没成亲的时候,性急了咋办啊?</p>

许将军,英武男儿,慷慨激昂的答道:买块肉。</p>

红莲奇道:做啥?</p>

许将军淫.笑答道:打个洞。</p>

红莲沉思了一下,道:要是在穷苦人家,那可真是作孽啊。”</p>

和其他专业的择稿人相比,李敬业的新闻八卦,连体裁都算不上正规,写的东西放在后世,那也是要被和谐的。</p>

但此盛唐之时,风气开放甚之后世,那李世民娶其弟妹丈母娘、李治娶武媚娘,李隆基娶自家儿媳,放在后世,也是可以惊世的臭闻,但在其时,虽一样震惊天下,但终归人们所接受了。</p>

所以李敬业之文,市井百姓不仅对此不予以排斥,反而喜闻乐见,若不是李治稍微限制了一下李敬业的发挥,恐怕那最后八卦一档,尽是风骚荡漾之文了。</p>

当然有人喜欢,也就有人骂,以孔颖达为首的那些儒家卫道士们,可是也借着李治特地为他们准备的专栏,暴足了力气冷嘲热讽打击李敬业。</p>

俗话积毁销骨,俗话又恶语伤人六月寒,但李敬业却是不然,你越骂他,他反而越高兴越风骚,更是充满干劲的继续的进行他的风骚大业,淫荡武功。</p>

讽刺的是,就凭着这些市井呢文,在孔颖达等人眼中的下里巴人的败德文章,《大唐人民日报》的销售量竟是节节攀高,一些道貌岸然之辈,有时也是偷偷的看,美其名曰了解大唐时事。又因为古时的生活节奏普遍属乌龟的,因此往往一份报纸上的内容在数周里,都还是热门,于是李敬业干脆编订成册,对偏远地区进行销售,已经有杂质的味道,从这上,李敬业同学还是有聪明的,也许这对当代人来,十分简单,但突破这个思维,却是不容易的。</p>

从这看,李治让李敬业成为大唐第一任宣传部长,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p>

李敬业完全的将自己的风骚本性,借着盛世大唐的开放之风,像蒲公英的种子般,无限制的传染开去,落地生根。</p>

一时间,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那书之人一转身,竟兼职起报人,尤其是八卦挡更能常常引得满堂老少喝彩。</p>

赞也好,骂也罢,俨然间,李敬业竟是红了,隐隐中有大唐新一代天王的架势。</p>

到哪里身边都跟着大批的粉丝拥泵,让李敬业最近的日子过的水润润的,红光满面。</p>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敬业又施展了传中的舔功,让青楼里某个红牌魁首拜倒在他的兜布裆之下呢。</p>

不过,李敬业还是人如其名的,人家真的很敬业!</p>

这不,昨天接到自家东家的命令,李敬业振奋精神,瞪着铜铃大的牛眼,一直忙到现在,哪怕已是深夜,也依然奋斗在战斗的第一线上。</p>

“都给老子好好写啊,要把东瀛写的跟玉皇大帝的后.宫一般,引人入胜。要让我大唐的文武百官、世家豪门还有百姓们,每个人一想到那东瀛,就口水留下三千尺。恨不得,立马就去灭了那倭国,将东瀛抢回来。记着,这可是关系着我大唐人民未来生活是否幸福和谐的大事,所以打起一百倍的精神给老子好好写,写的好的,我厚着脸皮去向陛下请求,亲自给你们颁锦旗,锦旗上就六个字‘人民的好儿子’,这可是莫大的荣誉,还能同时让你们高官得做,高马得骑,美人在怀,通宝也是大大的有,都听见了吗?”</p>

“听见了,大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