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全台轰动·三】(1 / 2)

 原来的“天华电影公司”在台北是有一定发行能力的,被“王氏”并购后,这些关系也保留了下来,早与台北几家大型电影院早就谈好了,于首映式的两日后同时公映。至于其他地区,公映日期就得延后了。</p>

此时在王氏电影公司的会议室里,台湾各地区来购买影片的片商汇聚一堂,白沐阳还没到,各家已经吵成了一团。所谓“购买影片”只是购买“放映权”,也称“版权”。购买影片不光是买到“放映权”就可以放映,还得要买“拷贝”。通常购买一部影片包括一个“拷贝”和“放映权”,如果一个“拷贝”不够用,想要添购“拷贝”,那得另外付费,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行规”。底片是制片公司的产权,“拷贝”随时可以添加,费用另计。</p>

现在那些片商之所以吵在一起,怕的就是拷贝不够。若是那样,就得等到下一批拷贝制作出来才能将电影拿到手,每晚一天,他们就少赚一天的钱,所以才会争得那么凶。</p>

而王梓钧的办公室中,则是他绕过发行商,亲自和几大院线谈。这不仅可以省掉发行商在中间捞那10%到15%的代理费,还可以将“王氏”的发行能力扩展到中南部。当然,也仅仅是几个大型院线,那些中小影院,“王氏”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去一个个接洽,只能麻烦发行商代理。</p>

《喋血孤城》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而王梓钧和白沐阳今天上午更是把这些人整整晾了一个小时。</p>

“抱歉,抱歉,让大家久等了。”王梓钧快十点钟了才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抱拳朝那些影院的老板打着哈哈,只是脸上全是笑容,哪里有半点抱歉的样子。</p>

“哪里的话,王董事长是大忙人,我们等一等是应该的。”影院老板们纷纷附和。</p>

这年头台湾经常片源不足,影院老板们装孙子已经装习惯了。</p>

王梓钧在自己的老板椅上坐下,闲聊般问道:“各位觉得我这个公司如何?”</p>

“我觉得王董年少有为,王氏公司前途不可限量!”</p>

“是啊是啊,再过两年肯定能比得上中影、联邦这些大公司!”</p>

“听说王氏公司已经有自己的片场了,王董真是高瞻远瞩!”</p>

“……”</p>

一个个马屁拍过来,王梓钧俱都笑纳,等院线老板们说得口干舌燥,他才像是想起什么事来,拍了下自己额头说:“哎呀,差点把正式忘了,今天咱们是来说影片的事吧。”</p>

“我们迪泰要200个拷贝。”</p>

“我要500个拷贝。”</p>

“我要300个。”</p>

“……”</p>

王梓钧为难道:“这拷贝嘛,似乎有点紧张。”</p>

“价钱好说,就五五四五分成!”一众老板异口同声地说。</p>

现下一般的影片都是五五分账,五五四五便是片商要55%,院线分45%,基本算非常好的电影才能这个待遇,比如《唐山大兄》。若是影片非常差,那么影院就拿大头,则是倒四六,甚至更低。</p>

“五五四五啊?”王梓钧抬头看了看天花板,有意无意地说,“可是这部片子当局不收捐税的。”</p>

“不收捐税?”众老板心中又惊又喜。三成捐税是在分成前就被政府抽走,虽然跑票能逃过一些,但若是免捐税,那么大家都能多赚。</p>

“那就六四分成。”</p>

王梓钧拿60%,影院拿40%,听起来影院吃亏,其实抛开免去的捐税,影院只会赚更多。</p>

“各位,这个数怎么样?”王梓钧手里比了个“六”,又比了个“五”。</p>

“不行不行,这么低会赔本的。”</p>

“是啊,从来没有过这么低的分成。”</p>

“……”</p>

王梓钧真想一脚把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给踹出去,省去10%甚至更多的代理费,再刨去捐税,便是七三分账,这些院线都不比平时赚得少。</p>

王梓钧冷笑了一下,站起来说道:“既然大家谈不拢,那我全交给外面那些代理商了。不过各位可要想清楚了,这次大家如果合作成功,那么以后各位都是和我王氏直接接洽。”</p>

院线老板们连忙站起来拦着,心里盘算着得失,发现六五三五分成其实还是很划算的,只是他们看到王梓钧一个人拿那么多,心理有些不平衡而已。</p>

若是别的电影公司敢这样和影院叫板,大公司还好说,小公司已经直接被影院联合封杀了。别以为影院是好欺负的,你制作的电影最终还得求别人卖出去啊。</p>

王氏虽不是什么大公司,但上头可是有当局做靠山,《喋血孤城》可以算作政宣片,影院是不可能封杀的,闹到最后肯定是当局强制上映。而且这部电影又是个卖座的好电影,影院打开门做生意,没必要把钱往外推。</p>

王梓钧微笑着说:“《喋血孤城》在电视上投放的广告,可是没有要大家一分钱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