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毁灭之路</p>
进入七月份,最受关注的肯定是再次打响的伏尔加格勒战役。</p>
这次,魏成龙不但充分吸取了教训,还获得了更加强大的进攻力量,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后勤问题得到了根治。</p>
六月二十四日,魏成龙发动第二次伏尔加格勒战役时,他手里已经有一支庞大到足以支持所有前线部队作战的战略运输机群,包括六千架dy1与四千架dy2,另外还有八千架电动战术运输机。如此巨大的空运力量,是中队攻占伏尔加格勒的基本保证,也是在一个月内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保障。</p>
当然,能够在一个月内攻占伏尔加格勒,也与陆军的进攻战术有关。</p>
这次,魏成龙没有把重点放在地面推进上,而是采用了陆战队攻打所罗门群岛特别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术,即完全由空运来支持前线作战部队,以空降与机降的方式夺取敌后机场或者干脆在敌后修建野战机场,然后让地面部队以机场为根据地,扫荡附近的城镇与交通线。</p>
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进攻战术。</p>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俄联军在曾经创造过辉煌胜利的战场上遭受史无前例的惨败,与不熟悉以及不知道如何对付中国陆军的新战术有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当时连布鲁希洛夫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防御。</p>
在这样的战斗中,根本没有前线与后方。</p>
更重要的是,决定地面部队进攻距离的,不再是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而是运输机的投送半径。</p>
当然,准确的说,应该是战术航空兵的作战半径。</p>
原因很简单,在以空中突击的方式越过敌人的防线在敌人后方作战的时候,空中支援必不可少。首先得夺取绝对制空权,确保运输机能够安全飞抵敌后机场。其次得全程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避免地面部队遭到敌人轰炸。最后还得在整个作战行动中,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特别是在陆军的远程炮兵运送到敌后机场之前,空中支援是地面部队唯一的指望。</p>
事实上,这也正是八支海军舰载航空兵联队意义重大的主要原因。</p>
要知道,八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有接近八百架战斗机,其远程打击能力,相当于陆军的四十个炮兵营,而当时陆军总共也就只有三百六十个炮兵营。除此之外,在大陆战场上的战术战斗机总量也就只有四千架左右。也就是说,牧浩洋提供的帮助,占到了大陆战场战术航空兵总量的百分之二十。</p>
对于魏成龙推行的新战术来说,这支空中力量必不可少。</p>
如果没有海军航空兵的支持,魏成龙很有可能把攻打伏尔加格勒的时间推迟一个月,因为要到七月底,空军才能增派八百架战斗机。从时间上看,如果在七月底发动,那么魏成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年底攻入莫斯科。</p>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陆军动用了二十四个集团军,总计一百三十万地面部队。</p>
除此之外,空军与海军还投入了大约七十万官兵。</p>
也就是说,中队的参战总兵力在两百万左右。</p>
对面,布鲁希洛夫手里有五个方面军,还有三十六个美军师,美俄联军总兵力超过了八百万。</p>
可惜的是,在兵力四倍于对手的情况下,美俄联军仅坚持了一个月。</p>
到七月二十六日,伏尔加格勒被中队全面占领,战线推进到柏里索格利布斯克附近的时候,美俄联军已经损失了将近四百万军人,其中一百二十万阵亡四十万失踪二百三十多万被俘。</p>
事实是,在七月二日,即中队攻占了米哈伊洛夫卡,完成了对伏尔加格勒的战役包围之后,美俄联军就战败了。</p>
从七月三日开始,美俄联军的目的不是守住伏尔加格勒,而是让被中队围困的四百六十万军队突围。</p>
在这场持续了二十多天的围歼战中,只有不到七十万美俄联军成功突围。</p>
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围歼战。</p>
美俄联军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与失踪的一百六十万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突围的时候死于火力打击,特别是炮火打击。</p>
从七月八日开始,中国陆军前线部队每天消耗的弹药都在八万吨以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