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新学期开始,万象更新(2 / 2)

当然不可能完全按照大学的培养模式,杨正东的培训相对来说更为科学。

毕竟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必须要专业啊。

培训是分批次进行的,杨正东将全部时间都拉满了。

毕竟小学和初中教学方向稍有不同,职业学校和文武学校也有差别。

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采用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不同。

一周的培训下来,这些老师们从两眼无神,变成了极度亢奋。

恨不得马上就投入教学工作中,去实验这些方法是否有效。

对于杨正东也由刚开始的表面尊敬,变为发自内心的尊敬。

有时候坐在一起闲谈,大家最多的话题,就是这位小校长是不是那种生而知之的圣人。

在这个刚刚成年的年纪,对于教育的理解完全碾压了他们。

就算国内所谓的一些“专家”、“教授”,在水平上应该也完全不是对手。

他们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很吃力,但是在接受了之后,发现这种模式简直是经典。

素质教育是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的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针对教学评测的统计测量评价法等。

针对学生时间有效管理的精确教学法。

一切的一切,对于他们都是如此的新奇。

但是回过神自信品味,发现又是那样的有效和合适。

有些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也会总结出来很多有用的经验和方法。

不过这些老师不见得能够将其系统化、标准化,致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学不会。

杨正东有系统的帮助,有前世的积累,将这些东西完成系统化、标准化,自然效果是非常显著了,毕竟这是地球教育人,一代一代总结出来的。

正月二十六,学校正式开学。

杨正东安排车将高家庄小学的学生带到新学校。

然后召开了希望学校新学年的开学仪式。

当然这次他没有再去发言,毕竟开学仪式的主角是学生和老师。

新老师穿着统一的工装,精神爆满的和学生互相认识,然后就是统一的分班。

高家庄和希望小学,还有新转过来的孩子,基础能力是不一致的。

为了更好的提升、也为了管理,必须要重新分班。

这些孩子也会分别在梦溪的老小学和高家庄小学学习。

老师们也会到两所学校,验证新的教学方式。

只不过这些老师,还有个任务就是继续培训。

毕竟杨正东整理出的标准模式,实在是内容巨大。

然后杨正东又参加了文武学校的开学典礼和职业学校的开学典礼。

文武学校这边新生达到了一百多人,这还多亏了常瑞和彭江虎的努力。

他们虽然教学、管理都不沾边,但是人头熟的不得了,短短时间内就拉了好多退学青年进来。

这些退学青年也都游走在社会盲流的边缘。

家里实在管不住了,正好有这么个机会,直接就给送到武校来了。

不是喜欢打架吗?那你就去练武吧!

到学校里打个痛快!

这年代家长的思维,有时候还真是非常奇葩。

杨正东听到他们的需求之后,也是苦笑连连。

家长们都是统一口径,只要打不死你们就放心去操练。

为此,杨正东和曾厚、释行允谈了好久,将文武学校的管理方式给理顺。

剩下的事情,他相信曾厚和释行允会做好的,这俩人一文一武、一黑脸一白脸,配合的是相得益彰、严丝合缝,对付一群半大孩子还真是有点屈才。

职业技术学校这边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老朱的水平他还是知道的。

论起来管人理论他可能有点自信,但是论起实际操作,两个他也比不上老朱。

沈老专心的负责教学,他负责管理,两个人也是一唱一和,玩的风生水起。

半个月后,职业技术学校的委培班加入,校园中的人气终于充足起来。

估计等到五百亩的学校全部投入使用后,这里就真的变成后世的大学城一样了。

杨正东也正式将精力转到了今年的教辅材料更新上,他的成员有程秀婷、苏菲、还有几位精选出来的年轻老师加入,教辅的进展还是很快。

在原本、和的基础上,杨正东和团队又推出了适合不同情况孩子的、、三种补充教辅。

预计会在五月份完成,然后由国家教委教辅办审核、华夏出版社印刷,然后直接上市供学生选择和学校订购。

要知道,他去年发行的教材,五千万套的销售量中,学校订购就分去大半。

这次的教辅,在原有语文、算术的基础上,也加入了英语、科学等专项课程的教辅。

不过更多的是作为课外读物的形式。

在做英语教材时,苏菲的一句话,让杨正东决定出一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