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准备金(2 / 2)

山渐青 何昊远 0 字 2021-07-13

以前他多次去过负责印交子的抄纸院,对抄纸院的印刷技术作过深入的了解,防伪上他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命令下生下去,让各地分行把二百五十万贯准备金调集到总部来,这个绝对不能虚应其事。</p>

宁平波等总部负责人一听许清说起此事,顿时兴奋不已,要说目前银行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那自然是银钱的转运了。细算一个账目你就知道现在转运银钱有多难,一贯铜钱大概重斤左右,如果按这个比重计算,二百五十万贯那就重达一千五百万斤。</p>

若用马车转运,就算一辆马车能装一千五百斤,那也要一万辆马车,一辆马车再配几个人手,加上押运的人,那少少也得近四五万人啊若是从成都府运到东京来,怕不得耗时两三个月才行,一路上人啃马嚼,这种耗费是极其惊人的,简直能让人发狂。</p>

随着大宋银行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所要面临的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困难,所以宁平波等人早就巴望着朝廷发行交子了,就算大量发行交子后,异地汇兑的业务量有所下降,但相对于这种转运的巨大耗费而言,仍是值得的。</p>

许清看着一脸兴奋的宁平波等人,沉吟一下说道:这二百五十万贯具体怎么转运,你们马上拟个章程出来,不必平均从各分行抽取,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情况下,尽量从那些水运便利的分行抽调即可。另外,准备金以抽调金银为主,这次发行的交子面额都在十以上,过多抽调铜钱恐怕不利于普通百姓日常交易。</p>

宁平波笑吟吟地答道:行长放心,属下会根据各分行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转运耗费。另外,属下初步估算了一下,目前总行的实际存银已接近两百万贯,若再加上这次转运来的准备金,咱们总行当初设定五百万贯的库存能力,已经有些吃紧,为了跟上今后业务发展,属下建议马上加建总行银库。</p>

许清甚感心慰,随着银行运转越来越规律,细节上的事情基本不用他来操心了,这些手下人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处置。</p>

这次朝廷发行的五百万贯交子只是第一批,今后还会加大发行量的,而今后的准备金大都也要存在总行,所以既然要扩建银库,那就一次把库存能力提高到两千万贯以上吧。</p>

吩咐完准备金的事,许清又在签押房处理了一个时辰的日常事务,然后就有点无所是事起来,现在虽然身兼两职,但无论是银行还是司农寺,工作都被他划分得很详细,问责制度也都很健全,充分调动起了手下这些干将的能力,除了大的决策,日常事务并不需要他事事过冉,所以他每天并不算很忙碌。</p>

正因为他这种放权的行为,使得两边的手下对他都非常拥护,独立断事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朝廷其它部门那些主官,大都会死死捏住手的权力,事无大小一手抓,许清自是不肖为之。那样手下得不到锻炼不说,自己还要累死累活,事情也进展缓慢,甚至弄得一团糟。何必呢,咱没事翘着二郎腿喝茶不好</p>

许清哼了一溜小曲儿,然后尊把荆郎叫进来。</p>

侯爷,有什么吩咐这个时候叫他,让荆卑有些疑惑。</p>

许清让他近前来才小声地说道:郎,如今你们几人每天跟着我,家里还要留几人,手人少了点。</p>

没错,侯爷,就说咱们府上,那么大一个院落,晚上就留十来个人看守还是少了点,侯爷是想再招些人手</p>

嗯,我想过了,你们斥探情报进展缓慢,未尝不是因为人手太少,这样吧,等下让安叔带你到庄子上去,再挑十个人出来,先刮练着,小心观察之后,对那些心性不好把握的再剔除出去。</p>

荆郎高兴地答道:侯爷,属下马上就是办,您还有什么吩咐吗</p>

暂时没有了,先刮练着,有时间我会去看看,对了,尽量挑那些会武艺的。</p>

</p>

喏</p>

许家现有的土地实际上并不是封爵时,由朝廷赐给,而是自己买下来的,佃户有几百户,从挑选几十个青壮是不威问题的。</p>

许清的侯爵食邑是一千户,但实封只有七百户,这还是赵祯特意照顾他了,一般能实封半数就不错了。这七百户实封数,也不是说真有七百户人家来供养你,根据制度实封一户每月由朝廷给钱二十五,许清实封七百户,每月的俸银是十七贯多一点,当然了,每月还有几十石禄米,及绫罗绵等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