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3(1 / 2)

米娅,快跑 秦与希 0 字 2021-07-13

 **心理学3

我一直觉得**这个事情就像相亲,尤其是那种著名公司在著名大学的**,就更像一场彼此都知道成功率颇高的相亲,双方都刻意地展现出自己的最好状态。

从威斯汀著名的“天梦之床”上慵懒地醒来之后,我花了比平常多一倍的时间梳洗打扮。我在公司从来都是素面朝天的,但今天精心地化了淡妆,然后换上HugoBoss黑色套裙。

事实上,在来北京的前一天,我还和苏一起特意去修了头发——总之得把自己打扮成人们心目中标准的白领丽人,以代表公司形象。

约了苏七点半在一楼咖啡厅吃早餐,同样焕然一新的她也让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你说我们平时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状态呢?”我问。

“打扮给谁看呢?难道给我老板看吗?多么浪费。”她习惯性地撇嘴。

我随手拿起苏放在桌上的**手册。在第一页上,赫然印着大中国区总裁的告白:“我们需要的人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必须是聪明而又乐于奉献,自信而又积极主动,勤奋而又愿意不断接受挑战的人。我们对你们的承诺是:尽我们所能来帮助你不断进步,达到你能力的极限,并尽快让你充分发挥你在事业上的潜力。”

我感慨地说:“真是不同的时候读同一段话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自己应聘QT的时候,像看《圣经》一样一字不漏地读这些材料,心里怀着对公司的无限仰慕和向往。可是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裸地宣扬原始资本主义精神:吃苦耐劳,日夜工作,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所谓‘达到你能力的极限’,就是让你累死累活地为公司挣钱。”

苏白了我一眼:“你现在越来越偏激了,像个愤青。”

整个上午的面试都比较沉闷,没碰上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试者。我有点同情这群孩子,他们身上体现了国内大学教育的失败。我相信他们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大多数人的面试技巧很糟。因为没有人教他们。

“咱们如果成立一个教学生怎么通过面试的公司,生意肯定很火。”中场休息的时候,我跟其他两个面试官说。

“他们如果没有掌握面试技巧,对公司来说其实是好事。因为这样没有技巧层面的蒙蔽,更有利于我们鉴别出他们的实际能力。”

Steven是那种模范员工,永远以公司利益为至高利益。

“可是技巧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反驳。

麦肯锡有个著名的30秒电梯演讲理论,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面试也是一样。如果对于一个问题,你的回答在前三句都不能引起面试官的兴趣,那至少这个问题就没戏了;如果你在前三个问题都没能让面试官兴奋起来,那你自己就彻底没戏了。

还有做CaseStudy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为了表现自己抢着发言,但说的都不太到位,反而自暴短处。我在旁边都忍不住替这些没脑子的小嫩瓜着急。

其实这种情境下只有两条路径可以让一个人脱颖而出:要么你确信自己能提出正确的观点,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完全弄不明白这个案例,唯一的出路就是飞快地跳出来担负起主持人的角色,组织大家进行有序的讨论,这至少还能体现你的领导能力。如果一个面试者不明白这些,那么他肚子里即便再有货,也是枉然。

“下午的面试又怎样呢?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傍晚苏一见我就问。

“最大的新闻就是我们把北大的学生会主席给拒了,倒是招了个只在高中当过寝室长的。”

“学生会主席被拒的原因是什么呢?”苏很好奇,因为QT向来喜欢招学生干部。

“说起来有点滑稽,我们觉得他没有真正的领导能力。他在任期内整个就是无为而治,所组织过的大型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两类:要么就是北大每年都会举行的传统项目,例如十佳歌手大奖赛什么的,这些咱们N年前在学校的时候就有;要么就是上级领导要求承办的,类似跟迎接奥运有关的活动。”

“那寝室长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她举的所有例子都是小事,但都落到点子上。例如学校组织宿舍卫生比赛,奖品是一面落地镜,她觉得她们宿舍正好缺那么一面镜子。但同屋的人都忙于学习,对搞卫生的事没什么积极性,她就一个一个地动员别人,还制定了比赛期间的值日时间表和检查制度什么的。最后她们终于拿到了那面镜子。”

“嗯,这事虽然小,但确实体现了好几项能力:设立目标并领导团队完成任务,说服能力,有效地计划和执行……”苏点头。

这个时候,有个女生朝我们俩走来。她开门见山地说:“老师,我想你们可能是犯了一个错误。我认为我是我们系最优秀的毕业生,我报考了你们公司,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通过第一轮筛选的名单里有别人但没有我。我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