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盐碱地武器试验场(2 / 2)

这一个喇叭形的火铳比较大,但是口子长度较短,说是用来发射霰弹,射程比较近,但是这个武器的装填更为方便可以极为方便地使用定装弹药。

一个日本工匠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实验用的喇叭火铳架到土堆上,点燃了一个长长的引线后跳入一侧的壕沟中往后走。

张元彪一行人也是躲在小土包上向下看着。

随着一声闷响,三十余步外的木片被打倒一片,但是四十余步外的木牌只是被轻微撞到,没啥效果。

“这两个武器都很好。”张元彪说:“准备量产吧。”

黄岭记录着,那个日本工匠头目也是久在中国,通晓汉话,非常高兴地说:“大人,我们还有新的发明,乃是从戚继光大人的兵书上看到的,名曰迅雷铳,可以跟弗朗机似地在后边装填,发射速度那是相当惊人。”

“那个,先造个样铳出来就行,眼下还是要研究生产小型的火铳,也就是更短的火铳,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起制式燧发火铳更短一些,适合骑兵在马上使用的,另一种则是较小的手铳,一手能拿一个的那种,主要是给军官用的。”张元彪说着就把示意图递了上去。

松下大郎看着图画,说没问题,只是问了一句“那迅雷铳也很厉害,大人不要我们再研究一下?”

倒不是说那个后装火铳战力不行,只是那个火铳太超前了,不太适合临清军全力演练的排队枪毙,纵然能够快速射击,眼下时间火药发射后烟雾弥漫,严重影响视线,射的快也是盲射,反正都是要打了两次上去拼刺刀,大量装备更麻烦。

“那就生出来十杆,交给王树正将军实验。”张元彪说:“可以少量生产一些,王将军会妥善安排的。”

松下大郎离开后,西洋人的队长普尔夏出来了,他作为一个落魄的小商人在澳门也呆了十余年,被拉过来时也不知道是过来干活的,好在他在船上呆地时间长,对于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还是懂得,再加上张元彪铁厂引入发展的混凝土失蜡法,对于大小齿轮的生产简直是如虎添翼。

于是普尔夏推出了他的全自动化蝎子弩,这个武器算不上新奇,早在一千多年前古罗马军队就在大量的列装,威力比不上弗朗机,但是被普尔夏他们改装后,可以实现齿轮咬合自动装填拉射,说人话就是只要人的麒麟臂有足够的力气,理论上可以做到连续射击。

这个演示比较安全,毕竟没有用火药,即便是出了问题,也不过是弓弦绷断而已,所以张元彪就带着一行人到前便细细观察。

三个西洋人配合开始射击,一个负责装填箭矢的人把标准化的箭矢填充到蝎子弩上边的匣子里,然后负责摇动齿轮的两个人就开始使用麒麟臂用功,这个齿轮为横向推动,然后带动竖直传动齿轮带动弓弦下的摇杆,因为推动的轮盘较大,在转动两周后就会自动射出箭矢,然后弓弦与摇杆复位,上边匣子里的箭矢落下,继续转动可以无休止地射出箭矢。

除此之外,洋人还做出了通用配件,方便更换弩臂,保证射击的延续性。

“巧妙。”张元彪鼓掌道:“此物用于城防再好不过,可以放在狭小的隐蔽角落,对着敌人持续杀伤,很好很好,这个采购一百套。”

“可是大人。”黄岭低声在张元彪耳边说:“咱们还没有城市可以守啊?”

“无妨,无妨,先造出来,等有了就布置上去。”张元彪不在意地说:“有的是钱,而且这玩意看起来比大炮便宜多了,再造的大一些,能射的更远我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