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风暴(2 / 2)

本月二十五日,得臣原籍家书,知臣父张文明以九月十三日病故。臣一闻讣音,五内崩裂。

兹者,伏蒙皇上亲洒宸翰,颁赐御札。该司礼监李佑恭捧到臣私第。

臣不忠不孝,祸延臣父,乃蒙圣慈哀怜犬马余生,慰谕优渥。臣哀毁昏迷,不能措词,惟有痛哭泣血而

已。臣不胜激切哀感之至。

写完这道疏文,张居正看过后,便让冯保的亲信将这封信交给当今的万岁爷和李太后。

万历五年九月二十七。张居正就给当今的皇帝和当今的皇帝的生母李太后上了一道谢御,名日《谢两宫太后赐赙疏》,内容如下:

臣于本月二十五日闻父忧,今日钦奉仁圣皇太后懿旨,赐臣银五百两,纡丝十表里,新钞一万贯,白米二

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样碎香二十斤,蜡烛一百对,麻布五十疋。该慈庆宫管事太监张仲举恭捧到臣私第,臣

谨叩头祗领讫。

伏念臣罪恶深重,祸延臣父,以致抱恨终天,痛苦几绝。仰荷慈恩垂怜犬马残生,谕慰谆切。又特颁厚

赙,赫奕充庭。顾此殊恩,古今罕遇。臣一家父子,殁者衔环结草,存者捐躯殒首,犹不足以仰报慈恩于万一

也。臣哀苦愚衷,辞不能布诚。不胜激切仰戴之至。

自从张居正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出以后,京城里一时是闹的沸沸扬扬。大家都为张居正的去留问题在吵得不可开交。支持的说,此刻张居正是大明江山的支柱,不可以离开,不支持的人则拿着祖制来说事,要张居正立刻离开,回家守孝三年。而最为严重的是明朝的言官,他们一致要让张居正回家守孝,终于十五岁的朱翊钧决定表现他君威的时刻到了。这日他对冯保说道:“朕今日已明确表态,对这些犯上作乱之人,一律严惩。”“是!老奴马上传旨,”冯保说着却不挪身子,迟疑一会儿,又道,“万岁爷,如何严惩?”

“朕已降旨吏部询问,昨日已有回答,给吴中行赵用贤二人,各廷杖六十,贬为编氓,永不叙用,今日的艾穆沈思孝二人,气焰更加嚣张,廷杖各加二十,流徙三千里,戍边充军。”

“请问万岁爷,廷杖何日执行?”

“明日辰时,让大小九卿四品以上臣工,都到午门外观刑,一个都不准缺席。”

“老奴遵命,现在就去传旨。”

在明朝廷杖意味着什么,这是对犯罪官员最严厉的惩罚之一。只有直接触怒皇上的官员,才会遭此重刑。罪官从诏狱中提出,押至午门外,在垫了毡的地上头朝三大殿伏身躺下。负责行刑的锦衣卫兵士手持大棒——这大棒是特制的,它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说六十下,就是三十下,受刑人的皮肉连击连抓,就会被撕得一片稀烂。不少受刑官员,就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的人,也会落下终身残废。廷杖最高的数目是一百,但这已无实际意义,打到七八十下,人已死了。廷杖一百的人,极少有存活的记录。廷杖八十,意味着双脚已迈进了阎王爷的门槛。

就这样,当时就有许多人认为这样做不可以,这些人都遭到了廷杖、贬斥甚至流放等。可此刻的张居正并没有想到这次的夺情事件为他以后身败名裂埋下了伏笔。

第二年,张居正的父亲死去一周年,张居正请假,回原籍安葬父亲,皇帝给了他三个月假。张居正带随从和护卫还乡,一路上地方大员郊迎郊送,还送上许多赆仪和奠金。而江陵城为张居正的父亲葬礼,倾城出动,葬礼空前的盛大。张居正安葬完父亲回京,司礼太监何进代表皇帝揩百官在郊外迎接,两宫太后也各派太监李琦、李用来宣谕慰问,恩宠甚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