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是令这一批员工终身难忘的夜晚,他们的王总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科技之门。
从这一晚起,在红日公司的核心技术员工层中就确立了王有财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坚定信念。
多年以后,杨晓已是一名白发苍苍、学著等身的老者,当他被授予中华科学院杰出的院士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对记者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大家觉得我现在可能在学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所以授予我这一荣誉,但是我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在当年大师给我的光盘里都暗示了,有些甚至已明确指出,我的这一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只是把大师对我暗示用实际的成果给表现出来。
你们可能想象不出大师的伟大之处,当大师给我这几张光盘时,他的年龄也许比你们现在的年纪还要小,这几张光盘的内容仅仅是大师给我们的授课视频。”
“这怎么可能?!”
现场的记者和观众发出一阵惊呼。
“对,这怎么可能?可这也是大师最令人感到最神奇的地方,同时也是我最崇敬的地方,遗憾的是大师除了当年在金陵大学的学报上连续发表十篇文章外,再也没有写过文章,也许在大师的心目中,他所从事的是伟大的事业,不到必要时刻,这些写文章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不屑去做,只有像我们这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把学术文章看的很重。”
“大师的光盘现在还能找得到吗?”
一名国家级媒体的记者好像发现**一样追问了一句。
这可是这次采访发现的最重大的新闻,以前从没听说过,这要是发掘出来,整理一下,发出去还不是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啊。
“可惜了,这些光盘在红日公司的太阳能项目正式运行以后,根据公司当时的保密条例,都被公司拿回去销毁了,一个也没留下来,这也是我这一生感到最惋惜的地方,哎。”
杨晓带着惋惜的口气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周围的记者在发出惋惜的同时,有一个记者的言语中怀疑光盘的真实性甚至对大师的学术水平也产生了怀疑。
听到有人竟然怀疑光盘的真实性以及对大师学术水平的诋毁,白发苍苍的杨晓气的准备冲上去用手杖去敲他的脑袋。
气急之下,杨晓拿起话筒:
“年轻人,不要怀疑光盘的真实性,记住,不论学术和品质,大师就是大师,古今中外,无人能比。”
老人的这句话通过麦克风在大厅里久久回荡,说完,不顾越来越多的记者,这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慢慢的离开了会场,把一个孤独的背影留给了众人。
在光盘的帮助下,众人理解起来好多了,虽然光盘的内容有许多地方讲的非常简略,但是涉及到每个课题组的疑问地方,课题组成员手中的光盘里讲的还是比较详细。
在众人废寝忘食的苦读之下,30天以后,终于有人把他的那一份资料弄明白了,又过了几天,众人陆陆续续的把资料看懂了。
在王有财的指示下,张明又让这些新员工放下手头资料,务必要把光盘再重新的仔细看3扁,并且强调这是王总要求的。
对于这条奇怪的命令,大家都感到不解,但是处于对王大师的尊敬,大家都执行了。
感到大家对这套光盘看的都差不多了,王有财让张明把所有光盘都收了回来,当着众人的面把所有光盘都烧了,并对几个私自刻光盘的家伙提出严肃批评,虽然这些光盘无法复制(小倩设计的这套视屏系统,只可观看不可复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