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李云帆改变主意 刑侦队再访成家(1 / 2)

 “请问,你们生产队今天上午在哪里做活?”李云帆望着张更生道。

“在柳家口,还有几亩山芋,上午刨,下午分。”

“走啊!上工了。”有几个乡亲扛着扁担和竹筐从张家院门口走过去,对着院子里面说话的是章国林。

张更生和张望弟跟在章国林的后面上工去了。

两分钟以后,李云帆一行告别张大娘,前往柳家口。

一路上,同志们就张更生提供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分析和梳理:

“李队长,凶手一定是梨花坞的人,至少也是梨花坞附近的人。”

“陈老师,你说的对。如果不是梨花坞和梨花坞附近的人,他就没有办法悄无声息地接近那些狗,也就没有办法下药。凶手一定是和狗比较熟悉的人。这么说比较准确。”李云帆道。

“凶手瞅准了时机,作案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唯一不利的因素就是狗,狗是非常敏感的,一旦狗提前报警,凶手的阴谋就不能得逞,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给那些嘴馋的狗下药。惊恐而忙乱中的乡亲们是不会在意那些畜生的。”卞一鸣道。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12。27’纵火案案的凶手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李云帆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几分清醒和冷静。

李云帆本来是想请汪队长把唐大胆的老婆和陶篾匠的儿媳妇请到僻静处谈谈。,但转而一想,还是陈皓考虑的比较周到,现在就和这两个女人见面,确实不妥,乡下人对这种男女之事既敏感又忌讳。唾沫星能淹死人,指的就是这种事情,如果请汪队长出面,他脸上挂不住,当事人的脸上更挂不住,弄不好,还会把事情弄拧了。得另想办法。

李云帆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点急躁和冒进。所以,在半道上,他突然改变了主意:“陈老师,柳家口,我们不去了。”

“不去找那两个女人了吗?”王萍道。

“陈老师说得对,现在还不是找她们的时候,暂时不去惊动他们,在找她们之前,我们先得做一些铺垫,我们现在贸然去找她们,显得有些唐突,要烧菜,就得把葱姜和油盐酱醋准备好。我们的葱姜和油盐酱醋在哪儿呢?”

“那我们下面干什么呢?”李子荣问。

“吃过饭以后到成老二家去。”

“去干什么?”

“狗啊!关于狗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和成家谈一谈,同时再看看成家这湾水到底有多深多浑。”

吃过午饭之后,李云帆带着陈皓、卞一鸣和王萍又走进了梨花坞。

到成老二家的时候,时间是一点十分,这时候,乡亲们正在做着上工前的准备。

对于刑侦队的再次造访,成家三兄弟的态度各不相同,当时,成有礼也在成老二家的院子里:开院门的是成老二,在开院门的缓慢动作中,他的态度暴露无遗。成老大坐在厨房的门口一动也不动,像一尊雕塑,因为他双目失明,所以,无法揣摩他的表情,成有礼则干脆拿起地上的扁担和竹筐,准备去上工。结果被嫂子拽住了。

“兄弟,过一会跟你哥哥一起走。”

“嫂子,地里面还有好几担山芋,下午一家还要分几百斤,我怕今天挑不完,夜里面有霜冻,摆在地里面会冻坏的。”

“有礼,大不了,我和你嫂子多跑几趟,*安同志,来——请进。到堂屋坐。”

成有义把李云帆他们引进了堂屋。成有礼把竹筐放在地上,把扁担靠在墙上,悻悻地跟在同志们的后面。

两个孩子背着书包走出了院门,一条黑白相间的狗摇着尾巴跟了出去。

成有义家的堂屋和章国森家的堂屋大相径庭,堂屋和东西厢房之间是用芦席隔起来的,东西厢房有框无门,也没有帘子,抬头向上看,没有天花板。

唯一能证明成家辉煌历史的是屋脊南北两边各有一个天窗,怪不得成家的堂屋比章国森家的堂屋亮堂许多。同志们一月四号在后山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大概是树密林深的缘故。章家的房子有天花板,成家没有。

陈皓把香烟递给两兄弟的时候,女主人的茶也端上来了。

李云帆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陈皓,谈话开始了。

“请你们回忆一下,十年前——章家发生火灾的时候,你们家养狗了吗?”陈皓道。

“养了,咱家养了两条狗,一条黑狗,一条白狗。”成有义道。

“章家发生火灾的时候,你们谁在家?”

“大哥在家,我们都在地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