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云帆寻踪觅影 梨花坞背山临水(2 / 2)

“三叔公,刚穿的新棉裤了吗!”

“是啊!是腊梅给做的,脚上这双毛窝子也是她刚编好的。”

“老太婆正在给你做棉袄,说好了,今天晚上就送过来。”

“我一个老头子,穿什么都成,老让你们惦记着。”

“给你做,你就穿,跟他们甭客气。”

“胡子,有啥事吗?”老人的不但耳朵好使,眼睛也好使。

“这几位是县上来的同志,借你屋子说会话,您到路口看国森有没有回来。来了就招呼一声。”

三叔公一手端着小板凳,一手提着竹篮子,在路边坐了下来。

胡队长低头走进茅屋,搬了一条长板凳和几个竹椅子走了出来。

调查工作就在三叔公的茅草屋前面开始了。

“胡队长,请您回忆一下,您当时冲进堂屋的时候,当你摸到小孩的时候,他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姿势?”胡队长略加思索后,道,“是仰面朝上。”

“您能肯定吗?”

“能肯定。我在地上摸,当时,屋子里面全是烟,什么都看不见,我最先摸到的就是孩子的脸。”

这个答案,对李云帆来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李云帆对火灾发生之时,小孩子在屋子里面,在浓烟弥漫,火舌乱吐的情境中的姿势和状态,做了很多种推断和猜想,并且把这些推断和猜想写在了笔记本上。现在终于在胡队长这儿找到了答案。

“您再仔细想一想,小孩子的头是朝什么方向的呢?”

“头朝什么方向?当时伸手不见五指,搞不清方向,当时,我都不知道门在哪里,门还是我循着外面人的声音,用手摸到的呢。”

胡队长说得是实情。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现场环境非常糟糕,在案发当时,他也许能想起来,时间又隔了这么久,想让当事人把当时情形还愿出来,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正说着,就听见三叔公喊了一声:“来了!”声音压得比较低。

“李同志,你们去吧!我和三叔公说会话,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就到刘家洼去找我。”

李云帆他们走到三叔公跟前的时候,就看到从西边过来一个骑车人。大概是路不好走,自行车行进的很慢。

“章营长来了。”三叔公一边挪步,一边指着西边道。

等李云帆回过身来说“谢谢您啊!三叔公。”的时候,三叔公已经穿过了小竹林。

章国森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右手抓着车把,左手握住了李云帆的手:“没有想到你们还惦记着这件事。走,到家里去谈。”

几个人跟在章国森的后面走进了章家的院门。

十年前,李云帆到章国森家勘察现场的时候,章家只有三间正房,外加一间厨房,现在是三间正房,东边两间侧房,西边一间厨房。

堂屋还是十年前的那个堂屋,所不同的是后面多了一个后门,在后墙偏西的地方,后门虚掩着,透过门缝,能看到后院里的院墙和山上的松树林。十年前这扇门是没有的,要想到后院去,得走西山头过去,那里有一个两米宽的通道,现在那里砌了一个小披子,里面堆放这一些杂物。

堂屋迎面靠墙的地方是一张条几,凡是比较讲究的人家,堂屋里面都会有一个条几,条几的前面是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两边是两张太师椅。东西两边是木板墙,枣红色,东隔墙下是一排靠背椅,和太师椅的颜色一样,都是红木的。东西厢房各有一扇木门,门外面是布帘子,布帘子挂在一个铜钩子上,仰脸朝上,头上是天花板,也是木质的,在外面,看不出章家有什么特别之处,走进堂屋才感觉到非同一般。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东边那张太师椅前面的脚凳,上面放着一个脚炉,就是十年前的那个脚炉,如今仍然光亮如常,炉子里面还有火。八仙桌上还有一个手炉,这个手炉是章国森的母亲刚才放在那里的。

同志们刚坐下来,老太太的茶就端进来了,老人把茶杯一一放到客人的面前之后,拿着茶盘和手炉出去了。

“你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疑点?”章国森道。

李云帆道:“这倒没有,不过,这个案子,你看一下这份资料。”

李云帆递给章国森的是那份关于“12。27”纵火案的结论和意见书。章国森所看到的是一个“无”和一个大问号。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太久了。”

“疑点虽然没有,但疑问还是有的。”

“有什么疑问?”

“十年前,孩子他爷爷奶奶出去走亲戚,还有孩子的母亲回娘家,除了家里人,还有谁知道这件事情呢?”

“都知道,我们这个大队,大部分的村庄都走前面这条路,出去走亲戚,上街办点事,要路过好几个村子。”

“山后不是有一条路吗?”

“山后那条路是娃儿们上学走的,而且是一座独木桥,挑担子,骑车子和上了年纪的人一般不走那里。”

“这个脚炉还是原来那个脚炉吗?”

“是。”

“孩子当时刚满两岁,他平时打开过这个脚炉吗?”

“打开过。不过,我们平时不让他碰脚炉。”

“脚炉从脚凳上掉到地上,盖子会自己打开吗?”

“不知道,没有掉下来过。”

“我们可以试一下吗?”

“可以。”

“请你把脚炉里面的木炭和火暂时放到别的器皿里面去,好吗?”

“你们等一下,我去拿一个钵子来。”

正说着,章国森的父亲气喘吁吁地走进了院子。

“爹,你拿一个钵子来。”

“拿钵子作甚?”

“*安同志要用。”

老人走进厨房,不一会,捧着一个钵子走了进来。

章国森接过钵子,放在地上,打开炉盖,炉盖上面有两个把手,章国森用手转了一下炉盖,向上一提,炉盖就拿下来了。炉体上也有两个对称的手柄,章国森抓住手柄,将脚炉里面的炭火慢慢地倒进了钵子里面。上面是炭火,下面是炭灰,章国森从脚凳下面拿出一把铲子,将脚炉底部的灰烬铲了几下,倒到钵子里面。

章国森盖上炉盖,把脚炉放在脚凳上:“李同志,你来吧!”

李云帆用手拨了一下脚炉,脚炉“咣当”一声,掉到地上,炉盖和炉体分开了。这个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又连试了三次,都分开了。

李云帆又派王萍把章家的邻居张大婶请过来。

用不着请了,张大娘此时正站在自家的院门口捻线呢。

李云帆等老人坐定之后道:“老人家,章家发生火灾的时候,您有没有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呢?”

“没有听到,你想啊!我要是能听到小孩子的哭声,那孩子还能被……”

“您也没有听到狗的叫声吗?”

“没有。”

“您这么大年纪,耳朵还这么好使。”通过几段对话,李云帆已经知道老人的听力很好,但他还想再证实一下。

“就剩下耳朵好使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