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下嫁郡主(1 / 2)

明末国贼 三头蛇王 0 字 2021-07-06

 蚊子小也是肉,马三德和郎绍贞断没有不接受的道理,这次进京报捷,虽说没能替毛文龙平反昭血,但至少将莱登军急缺的技术人才弄到手了,也算是不虚此行。</p>

崇祯显然还没有在狂喜中缓过来,在吩咐锦衣卫将四千余具首级在德胜门外筑成京观后,就去了坤宁宫,他要和自己的女人分享自己的喜悦。</p>

坤宁宫。</p>

皇后周氏正在检查太子朱慈烺的课业,年仅七岁的朱慈炯则在一旁和十岁的坤兴公主朱媺娖玩耍,一家人到也其乐融融。</p>

太子朱慈烺是崇祯二年出生,虚岁已经十一岁了,由于太子知礼仪,善应对,仪态不凡,崇祯素喜之,</p>

去年便行了冠礼,崇祯又令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事王铎、屈可伸为讲读四班官;礼部侍郎方逢年、石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增志为讲读官。</p>

朱慈烺虽然进学不到一年,但是毕竟是太子,崇祯安排的又是熟读经史的饱学之士,一手字写的也算端庄得体。</p>

周皇后翻了几页,笑道:“慈烺用心了都念道论语了,母后且问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何解?”</p>

</p>

“母后,圣人的意思,就是为政者当以德服人,也就是圣人所说的,教化之道,姜先生有言,秦以法度治国,其民不知礼仪廉耻,故两世而亡,汉尊儒家,举孝廉入仕,国祚绵长,若欲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必使民知礼仪,晓廉耻。”</p>

朱慈烺恭敬地侍立在周后旁边,一边回答着母后的问话,一边偷眼去看弟弟妹妹在玩耍。</p>

“吾儿说的好!”</p>

就在母子一问一答之间,殿外传来崇祯爽朗的声音。</p>

周皇后和朱由检夫妻十余年,崇祯的喜怒哀乐,她是一清二楚,这会听到丈夫说话中气十足,心知肯定是前线有喜讯传来,连忙带着几个子女去迎接朱由检。</p>

“臣妾参见陛下!”</p>

“儿臣参见父皇……!”</p>

见皇帝进了坤宁宫,周皇后、朱慈烺、朱慈炯、朱媺娖就纷纷行礼,当然周氏只是微微一福,朱慈烺等人却是老老实实地跪倒于地。</p>

“梓潼不必多礼,你们也起来罢!”</p>

崇祯一边将朱慈炯抱了起来使劲地亲了两下,一边吩咐妻儿免礼。</p>

“陛下如此高兴,可是东虏已经退兵?”</p>

周氏诧异地看着崇祯抱起儿子,这个场面还是高迎祥被解送京师时,她才见过,不过那时候抱的是坤兴公主。</p>

“哈哈哈……!”</p>

在平台上崇祯要保持帝王的威严,到了后宫,这憋了许久兴奋,当即释放出来。</p>

“关宁军掩败为胜,目送东虏出关,何喜之有,朕喜得是山东大捷,皇后还记得朕力排众议,加封薛国观请旨的李兴之为莱登总兵之事。”</p>

崇祯轻轻将朱慈炯放下,缓步走向宫内的御座。</p>

“呃!陛下是说那个山贼出身的李兴之?”</p>

薛国观高阳大捷,她是知道的,虽说女人不得干政,但是当日献捷,可是崇祯朝少有的盛事,所以她对高阳战事也是知之甚详。</p>

“对,皇后可知道这次在山东,李兴之凭三千兵打败了多少东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