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征兵所的两名女子(1 / 2)

 征兵所紧挨城门口,位于外化街,往日门可罗雀的地界儿,此时门前大排长龙,四列长队并排,都是奔着当顾家军来的。</p>

三月末天气转暖,穿得厚实些排队不会冷,时间正好。</p>

大夏曾有过一段黑暗时期,太武帝当年重文抑武,当时民间流行一句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p>

当年兵力不强的大夏经常被周遭大国小国“打秋风”,险些被灭国。</p>

在这方面吃足了教训的大夏皇朝,从那以后代代皇帝宣扬的思想都是文武皆可成材。</p>

从先帝开始,大夏提高了参军之人所受的待遇。</p>

如今四海昌平,又实行了退伍年限制,许多年轻儿郎很愿意参军。</p>

特别是加入顾家军,这一点诱惑力很大。</p>

大夏百姓对顾家军有很大的情怀,成为顾家军,对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简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p>

一人加入顾家军,连带家里人走起路来都腰杆挺得笔直,面上有光。</p>

所以来的人出乎顾青初预料的多。</p>

百姓们安居乐业,精神便富足了,放在历届朝廷招兵,百姓一个个恨不得藏起来。</p>

眼下顾家军招兵,大多数人都想到可能会有战事,便是这般他们也愿意。</p>

先帝当年刚继位时,便下了全民读书的诏令。</p>

由各州,各县来推崇,几十年过去了,时间证明先帝的决策是正确的,百姓的识字水平,便是倒夜香的糙汉也能够自己读话本乐呵。</p>

学问让人眼界开阔,心中装下了家国大义,不必拘泥于眼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p>

最重要的是顾家军征兵,直接按照二等兵的军饷给,他们若是入别的军营作为新兵是三等兵,别看这中间只差一级,待遇却完全不一样。</p>

综合种种,过来征兵所的人非常多,这还没有算上那些申请调令来的将领。</p>

观望的百官们心里不得不服气,人家宁良候就是有能力,便是中毒昏迷三十年,家中子孙不争气而家道中落。</p>

只要她醒来,依旧能得到皇宠,挥挥手臂便一呼百应。</p>

朝堂上顾文之已经熬出头了,顾家小辈顾鑫如今拜入梅祭酒门下,前途无量。</p>

顾武之重新接管顾家商行,不算别的铺子,光他手中的酒楼日日客满,赚得盆满钵满。</p>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以为成为路上泥的顾家又站起来了。</p>

当众人反应过来时,顾家已经重新捏着权力,谁见都得礼让三分的地位,没看就连那范尚书和庞大人都消停下来,不敢高调张扬了么!</p>

朝堂上未与宁良候同朝共事的年轻官员警醒起来,若是再抱着侥幸,觉得宁良侯是女子而轻视的心思,之前那位郭大人就是他们的下场。</p>

顾青初回盛京后便预料到了百官反应,不过从头到尾她都不在乎他们的态度,交好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顾家只需要强大。</p>

待顾家强大了,届时不必多表现什么,别人自然会贴上来。</p>

“就是这里。”顾青初站在征兵所门前,在这排队的不仅是寻常百姓,还有一些商贾公子。</p>

士农工商,便是家里再有钱,大多数人仍认为经商拿不出手,算不上得脸。</p>

整个天下哪个有志气男儿郎不想科举高中或是立下战功?</p>

有的人天生在学问上差了些,科举不中便选择武路,如今参军成为顾家军便是一个机会。</p>

所以不少商贾公子哥都过来了。</p>

战争必有伤亡,但在顾家军,算是一层保障,经历过战争的军队中,顾家军是伤亡人数最少。</p>

若是旁人打着顾家军的旗号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只因将领是宁良候,大夏百姓对她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p>

有了其余公子哥对比,顾青初和元锦沛俩人的穿着也不显得突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