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国内(1 / 2)

 奉军在外连战连胜,国内的南北战争也发生了迥异于历史的变化。()原本历史上,南军各个击破,以弱胜强,先后击败了北洋系吴佩孚和孙传芳,逼走张作霖。然而,如今的战况,却是吴佩孚孙传芳主动撤退,据守淮河――秦岭一线,先后三次击退南军的北伐,险一险生擒蒋介石;另一方面,民党切切实实的贯彻了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北伐革命日渐艰难,民党内部却是党争日益剧烈,先是民党、工党争夺领导权,当民党最终取胜后,接着就是民党内部各派系争权夺利,在北伐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蒋介石仅仅因为蚌埠会战失利,就遭到民党内部各派系的联合打击,使得南军在分党之后,战斗力进一步下降。而自从北伐之后,先后加入南军的远北洋派系部队,也开始争夺胜利果实。其中,尤以从西北逃到湖北的冯玉祥最著,其率领的西北军,在失去了奉军的强大压力后,迅速发展,再加上吸收一些散兵游勇,部队再次发展到十五万人之众,占领着江陵、襄阳、南阳以西直到洛阳附近吴佩孚占领区广大的湖北河南西部地区,并且在陕西、河南接壤处与阎锡山晋军一度对峙,直到阎锡山最终下定决心参加南军,阎锡山才不得不打消了进军山西的打算!

而对于阎锡山的背叛,张作霖自然早有防范,根本不用张作霖出手,由于阎锡山试图掐断京包线山西大同段,给自己攻占绥远做准备,北上蒙古的皖系大帅徐树铮一怒之下,指挥察哈尔绥远奉军及北上皖军七八万之众,占领大同,将长城以北的晋军一路捻过了雁门关,并在雁门关、平型关等地屯兵驻守,一副时刻准备打到太原的架势,让身在太原,向来如同山西商人一般锱铢必较的阎锡山有些后悔莫及,真是丢了夫人又折兵!

南军如此,可是北洋军呢?

吴佩孚、孙传芳在奉军的帮助下,主动撤离湖北、浙江,得以收缩战线,保存主力,如今两者的部队加在一起尚有四十万之众,再加上山东的张宗昌直鲁联军,在秦岭淮河一下的北洋部队数量还在六十万上下,仅仅数量上,都在南军五十万之上,而南军由于转战长江以南半个中国,战线过长,又失去了北伐起始的锐气,暮气渐重,派系复杂,身为军事总指挥的蒋介石,感到深深的危机,即使能够干掉眼前的吴佩孚、孙传芳,到那时,疲惫不已的南军,是否还有能力对付与日俄尚且游刃有余的东北奉军呢?

更何况,如今人心向奉啊!

国人早已经厌烦了无休无止的内战,偏偏在南方挑起北伐革命战争的时候,奉军一反常态的将主力调出关外去和日本人、俄国人周旋,其在国人心中的威望已经隐隐盖过了民党和南军的趋势。如此下去,可能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将南军打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是蒋介石万万无法容忍的!

“总理的志愿不能毁在我辈手里!张作霖虽然是胡子出身,但是看看他这两年来所作所为,却是丝毫不次于总理,远比我等要强啊!娘希匹,可恨一些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国家,为了蝇头小利,排斥异己,挑起党争,祸国殃民!祸国殃民!如果张作霖肯奉行三民主义,我蒋某人愿意推举他为统一后国家的大总统!”

蒋介石拍着桌子,不停的咒骂着。民党实在是太让他失望了。有难可以共患,有福却是不能同享,革命尚未胜利,便开始拉帮结伙争夺革命果实,这和当初的袁大头有和区别?

按照蒋介石的想法,与其将国家交给这些个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投机主义份子,还不如自己大权独揽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