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御前会议(1 / 2)

 此一战,虽然仅仅日军一个大队两千余人,东北军先后也不过投入一万多人,但却震惊中外各方!

在《京报》上,居然以“血洗甲午之耻,首次全歼日本成建制部队!”为题,在3月2日的头版头条发表了社论。()

紧接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报刊相继发表评论,赞扬者有之,谨慎者有之。虽然都对这一战斗表达了支持或“谨慎支持”的观点,但以《申报》为首的一些报纸认为,此时此刻,实不应扩大对外争端,对外交涉应以忍让为主,待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之时,方是一劳永逸解决对外问题的最佳时机!

不过,这种观点很快就被社民党挑起的激奋的民意所掩盖,各大城市相继爆发**,kang议日本无端攻击沈阳,要求日本从中国完全撤军,要求日本归还各租借地,归回旅大。支持东北军的抗日爱国之举等等!

3月2日早晨,日本公使芳泽紧急约见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总长顾维钧,转交了日本政府的一封措辞严厉的kang议书,要求中国东北政府切实保护日本侨民利益,对于东北军队无理攻击正在按照关东军总部命令实行撤退的铁路守备队提出最最严正之kang议,对于中国东北军阻挠沈阳以北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撤退旅顺的举动表示极端不解和严重的kang议。要求东北军必须立刻无条件释放所拘留的日本第二独立守备大队士兵,抓捕事件中的责任军官交由日方处置,暂缓南满铁路的交接,并对在此前中日摩擦中死伤的日方士兵作出经济赔偿,并向日本人民道歉!对于东北军和关东军的军事冲突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须有中方承担全部责任,且日方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力!

日方的强硬态度吓坏了北京城的一群北洋宿老,段祺瑞、王世珍、熊希龄等人几次三番谒见张作霖,希望张作霖能够暂时退让,化干戈为玉帛。

奉系内部亦有不同声音。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和一些老人如汤玉麟等亦主张见好就收,趁着小赢了一场,和日本讲和,不致使事态扩大。

张作霖深知,自从甲午战争以来,特别是日俄战争后,中国人普遍患有恐日症,认为日军是不可战胜的,不要说现在中国在整体上仍比日本弱得多,就是在局部实力相差不多的时候,中国人也不相信可以战胜日本。本源历史上,中日战争所以打的如此艰难,武器上的劣势是一个原因,中**队内部不团结,互相扯皮是一个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以至于即使实力相差不多,甚至局部超过日军的情况下,就因为几十年养成的“恐日症”,往往是刚一交战,中**队便全线溃败的局面发生!

因此,这种风气,绝不能助长!

张作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可以妥协,但决不投降!这就是奉军的底线!

顾维钧虽然同样担心东北的军事摩擦升级为局部战争甚至全面战争,但却是非常支持张作霖的立场!

对于日本提出的诸多条件,顾维钧认为:

被缴械士兵可以无条件释放;

可以以双方互相赔偿损失为由,赔偿日本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