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招商引资(1 / 2)

 在国内,张作霖以赠送孙传芳一万杆日制三八步枪,借款200万奉票为代价,将江南制造局下设的造船厂完全剥离出来,北运天津,当然,同时面临失业的上万技术工人,外加数万家属,也因为面临失业,不得不随厂北上,被张作霖“绑架”到了东北!。()孙传芳早就感觉上海在北伐军炮口之下并不保险,与其落到革命党手中,还不如用来换点武器弹药的好,也就欣然同意了这笔买卖!

此外,有授命杨宇霆派遣大量奉军情报局人员,潜入福建、广东两省,高薪聘请福建、关东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几乎将两厂的技术骨干挖走七成以上。尽管国民党政府很早就察觉了东北招揽造船人才的行动,但却并没有什么有力的措施,在那时国民政府要员看来,海军对于南北双方可谓百无一用,决定战争胜利的还是陆军,张作霖造再多的船,也不能按上轱辘跑到陆地上来,根本不足为患!

经此一番运作,加上东北原有的船舶制造人才,东北几乎包揽了中国八成以上的造船技术人才!

在国外,张学良出国肩负的一大任务,就是要联系奥地利、德国等国政府,希望能够从这些战败国政府手中秘密购买主力战舰的建造技术。

在这一点上,德国没有让张作霖失望。

虽然张学良与德国政府开始接触的时候,德国政府有些不冷不热的,但时间进入1926底的时候,德国政府方面突然向张学良释放了极大的善意,只要开价合适,德国可以向中国提供建造包括超级战列舰在内的一切海军武器的相关技术,并可以派员指导!

至于“合适价格”,张作霖也非常大方,对于北方奉系势力可及范围内的中国市场,将向德国全面开放,经济上的优惠条件不会低于美日英,对于奉系独占的新领土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将对德国政策偏斜。对于奉天省,及东北地区,在不触及日本底线的情况下,向德国开放。当然,如果你德国不惧怕日本的话,张作霖甚至放话,在东北一切不涉及政治及国家利益的经济行动,都将得到奉天政府的放行!

能够得到这位如今事实上中国北方统治者的如此允诺,简直令德国政府喜出望外。很快与张学良签订密约,有德国政府提供其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quan套建造技术,并派遣工程师,机师,提供技术支援;提供quan套的潜艇技术,提供相关火炮制造技术。

作为回报,张作霖向德国“透露”“东北的学术人士”在新占区的热河赤峰、绥远包头等地发现大的矿藏,在奉系影响之甘肃玉门正在筹建的油井等,都希望与德国政府合作开发的意向。

当然,当时的包头和赤峰两地的铁矿石等矿藏资源实际上还没有被发现,而德国政府自然不会被这种有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所吸引。

真正让德国政府下定决心的还是长江沿线的战事。

正是看到在奉系dai理人张宗昌直鲁军队援助下将战线稳定在长江以南的事实,从而最终确定,奉系政权至少可以确保其在北方的事实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