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一解燃眉(2 / 2)

铁血骠骑 三十三层 4691 字 2019-08-14

贾永根跳起来就要向谷外走,他是想叫自己的战士来领武器。马迁安一把拽住他,急什么急?武器晚一会配没什么关系,现在要解决兵工厂防务问题,要重新部署调整,并上报本地情况,你着急走了这怎么成?

刘顶将马迁安、张元等人接进了戒备森严的厂区,厂区矗立着十几栋建筑,最大的一座看建筑面积有两千多平米,还是楼房,刘顶解释是钳工车间,一楼干活,二楼宿舍。

马迁安由衷的赞叹,在这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如此规模的兵工厂,没有坚强的意志与巨大的人力投入是不可能完成的。

看到马迁安看得入迷,刘顶作为主人也很自豪,他介绍说“这都是左参谋长的功劳,左参谋长为了建这个兵工厂,愣是在这里盯了半年,出了成效他才走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刘顶不少功劳,从刘顶断断续续的介绍中听出,他对左参谋长推崇备至。当初,修建兵工厂的工程任务非常艰巨,从韩庄到这里,光路程就有5o公里,而且全是盘山羊肠小道,起伏不平,坡度很大。所有的建筑材料与设备器材,只能靠肩扛人抬。左Quan戴着草帽,顶着烈日,不仅指挥工程建设,而且和工人们一起攀崖越岭,抬土扛石,和泥拌灰,砌石奠基,样样都干。施工中途,碰上连日阴雨,山洪暴,道路阻塞,他坚持与大家一起,踩着泥泞的道路搬运机器。

正是有刘顶、左参谋长这样的实干家,兵工厂才快建成并源源不断的提供武器。

为了了解兵工厂的技术力量与设备,马迁安、张元在相关人员陪同下,仔细的将厂区各个厂房及机器设备检查了一番。

刘顶与贾永根则商讨兵工厂防御问题去了。

兵工厂共有从全国各处搜罗来的机器4o多台,三节锅炉一台,蒸汽机2台,切削机床2o多台套。当然这点机器实在是不够用,不仅落后,还很陈旧。但就是仅凭这么点机器,兵工厂愣是一年生产出来能装备16个团的武器,实在是令人感慨与钦佩。

当天,马迁安与张元就立刻投入到了改进火箭筒生产工作中,前线反馈来的消息表明,原先制造的火箭筒寿命存在严重问题,磨损严重,各个零件不时出现问题,前线用得太狠了,致使可用的火箭筒越来越少,不断催促兵工厂加快生产。

与刘顶沟通后,刘顶忍痛从不多的原材料存货中拿出了大部分“较好的钢材”,分给了张元用以改进模具及生产,在马迁安的建议下,兵工厂又拿出了一部分力量和原料生产1913型多破片高爆手榴弹。

几日夜忙下来,火箭筒及火箭弹生产情况大为改善。

贾永根也来过两次,软磨硬泡的搜刮走15支火箭筒外带2oo枚火箭弹。几天功夫,贾永根就拥有了一支“炮兵”,好不高兴,嗷嗷叫唤着要让那支给他吃了败仗的鬼子好瞧。

在一次难得的空闲时间内,马迁安拉着刘顶比试了一次枪法,早听说这个资深特工加军工是一个神枪手,不比试一下,实在是心不甘。

马迁安操缴获的三八枪,刘顶则用自己工厂生产出的“八一式”,枪械质量方面是马迁安占了点上风,毕竟鬼子的三八式是大工业化制造的产物,精度要好一些,但比赛结果两人成绩却不相上下,百米内两人俱都是枪枪十环,二百米内也难分高下,只有到了三百米,马迁安依仗枪好才领先了一环。

两人惺惺相惜,友情在共同劳作中开始萌芽。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刘顶匆匆叫醒了忙了一天一夜刚刚合眼的马迁安,拍着他的肩膀很着急。

“小马,新任务!”刘顶挥着手里的两份电报,“延安那边让你赶快回去,彭老总这边让我赶紧给他送火箭弹,我考虑了一下,准备派你去给彭老总送弹药,做完这件事儿你就直接回延安,你看成不成?”

“成啊!反正这边有张元顶着,我也没太大用,我去。”马迁安迷迷糊糊的回答着,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刘顶很兴奋,搓着手说:“这回可好,彭总围住了一支鬼子,这回鬼子再不敢大摇大摆在根据地晃荡了!”

第二个哈欠打到一半儿,马迁安口齿不清的问,“在哪里?”

“关家垴!”

“什么?关家垴?”马迁安脑袋一激灵,睡意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