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养生交流岳麓书院(四)(1 / 2)

天华玄缘 奇缘佛海 0 字 2021-07-02

 飘雪赶忙收拾好自己的化妆品,擦了一下脸,和玉玲珑,柳如云一起出了门。()

她们来到了宾馆的会议室,会议室不大,参加讲座的人也恰好刚刚坐满,会议室的布置非常干净整洁,灯光采用装饰着节能照明灯,光线显得格外柔和。

孙玉成看到玉玲珑她们来了,从临时装饰好的主席台上走下来,迎接着玉玲珑,等大家都坐好以后,上官凤向孙玉成小声地报告着已经到达的具体人数。

孙玉成听完以后,侧过脸朝着玉玲珑,说道:“玉老师,人都到齐了,可以开始了吗?”玉玲珑点了点头。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这次养生交流活动是我们首次举办,今天是养生交流活动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参观游览了岳麓书院的一部分,明天还将继续,现在我们请到了对养生方面有着深入研究和独特造诣的玉玲珑老师,给我们大家讲一讲有关养生方面的一些问题,请大家热烈欢迎!”孙玉成拿过麦克风宣布了讲座的开始,说完以后把麦克风移到了玉玲珑的面前。

“湖南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这次活动承蒙孙老师的邀请,让我来做主讲老师,我不胜感激!在这次活动中,我将竭尽所能,为大家在养生健身方面给予帮助。因为我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在活动中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玉玲珑接过麦克风,开始了这次的养生讲座。

“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岳麓书院,在岳麓书院的讲堂内有块匾,学达性天,这块匾的内涵是说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我个人的理解,就天人合一在养生方面的指导意义,来讲一讲,这个题目有些大,我就在小处讲一讲,讲一些实际的实用的东西。”

“既然讲到了天人合一,那么我们就要对天人合一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之一,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

“一、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二、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三、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四、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五、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玉玲珑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在座的人,略有所思的在那里想着什么,接着继续说道:“我们讲一讲道家、儒家、佛教的观点是怎么样的。”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