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我女儿怎么样(1 / 2)

 (今天第一更)

对于明主来说直臣是宝贵的财富。()胡广是个正直的老臣,但不代表他是个老榆木疙瘩。他在大是大非上绝不含糊;对于梁帝心里的小九九,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反正只要目的达到了也就罢了,这也是他屹立六朝的一个秘诀。

早上穿朝服的时候,看见前衣襟上飘落的白胡须,走路时腿脚也哆嗦了,胡广知道自己老了。他前几天看见了一个年轻人,正直勇敢,意气风发,就像年轻时候的他。他决定要向皇帝推荐这个年轻人,让国家代代有直臣。

于是这位受人敬重的老臣离席长跪道:“陛下,老臣还有一事禀告。此为国家大计。”

“相父不必多礼。朕早已准相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相父却屡推而不受,更是恪己礼恭,何其难也!”梁帝看着白发苍苍,走路都有点颤颤巍巍的老臣动情道,“相父当为万世人臣楷模!”示意小黄门上前搀扶胡广。

胡广坐回自己的席位,长身道:“臣要举荐一人,南平侯之子王勃!”众臣中有的隐约猜到了原因;有些消息闭塞的还是稀里糊涂,怎么刚才还有人弹劾他的罪状,一下子不但翻了案,还有功怎的?

梁帝微微动容道:“相父快快请讲!”大家都知道胡广是起了爱才之心,怎么看梁帝的表情,似乎正该如此一般,难道……有心思灵巧的已经猜到了几分。许靖的脸不由得**了一下,虽然是前些天发生的事,但鬼才相信你会不知道。

谁知胡广并未从此事讲起,而是像叙述家常一般,从王勃的祖母讲起,所有人听得头大:这是唱得哪一出?虽然王老夫人还是朝廷的诰命淑人,但是这事和她犯不着关系啊?

梁帝的耐心不知是奇好还是装出来的,反正看他正经高坐地听胡广讲,众臣也只能将埋怨藏进肚子里,装出一副受教的样子。好在答案马上揭晓了:原来是王家小子发明了一种给瓜子剥壳的机关!

提到机关之术,人人首先想到的都是秦始皇墓里那些层出不穷的杀人利器,而墨家机关术在普通人眼中也大多和武器有关,很少有人将之应用于生活,可是王勃,年纪轻轻竟然做出了一代宗师般的创举!

而梁帝更欣赏的是另一点,神情肃然道:“果然如此,那王勃纯孝可嘉!”

大梁最重礼法,以孝治国,民间郡县长官有职责也有权利推举治下的孝子为“孝廉”,这身份相当于进士,可以直接释褐授官,在乡间享受的赞誉也是极高。眼下王勃孝名上达天听,那么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然而胡广不给众人消化这些信息的时间,他又细细将西码头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然后说道:“王勃将一百家丁送去柴桑抗周,此乃义举;他在西渡的演说慷慨激昂,更是体现了忠君爱国的思想。如今我汉人江山倾颓,正需要年轻一代奋进!陛下,老臣窃以为这样德才兼备的年轻人他日必将堪当重任!”

众臣一听,好嘛,这是哪一出,弹劾变成表彰会了。更有有心人听出了胡广的潜台词,心中大惊。

胡广趁热打铁,将王勃“大作”念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在历经沧桑的老臣口中念出,别有一番风味,这是战士的檄文,胡广虽老,尚能饭!

胡广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臣都被王勃的爱国情怀所感动,梁帝怎能无动于衷?梁帝龙心大悦道:“杨忠,传旨,擢王勃为侍中,明日觐见!”